文档详情

压力容器声发射检测规程.doc

发布:2017-08-27约2.55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声发射检测方案 一、资料审查 资料审查应包括下列内容产品合格证、质量证明书、竣工图。 运行记录,开停车记录,有关运行参数,介质成份,载荷变化情况,以及运行中出现的异常情况等资料。 检验资料、历次检验报告和记录。 有关修理和改造的文件。 技术准备 检测开始前,应作好以下准备工作: 现场勘察,找出所有可能出现的噪声源,如电磁干扰、振动、摩擦和流体流动等。应对这些噪声源设法予以排除。 确定加压程序。 建立声发射检测人员和加载人员的联络方式。 确定换能器阵列。 换能器应直接耦合在容器或管道的表面或与容器或管道构成整体的波导杆上,并保证声耦合良好。 设定检测条件。 400m3球罐的换能器布置图 三、校准 模拟源 用模拟源校准检测灵敏度。模拟源应能重复发出弹性波。可以采用声发射信号发生器作为模拟源;也可以采用Φ0.5mm,硬度为HB的铅笔芯折断信号作为模拟源。铅芯伸出长度约为2.5mm,与容器或管道表面夹角为30°左右。其响应幅度值应取三次以上响应平均值。 处理器校准 检测前应对信号处理器进行校准,检查每个通道是否正常。 通道灵敏度校准 在检测开始之前和结束之后应进行通道灵敏度的校准。要求对每一个通道进行模拟源声发射幅度值响应校准。模拟源距换能器100mm内,每个通道响应的幅度值与所有通道的平均幅度值之差要求不大于4dB。 衰减测量 应进行与声发射检测条件相同的衰减特性测量。如果已有检测条件相同的衰减特性数据,可不再进行衰减特性测量,但要求把该衰减特性数据移植到本次检验报告中。 定位校准 在被检测区域阵列的任何部位,声发射模拟源产生的信号至少能被该时差定位阵列收到,并得到唯一定位结果,区域定位时至少能被该区域换能器接收到。 声发射源部位校准 需进一步确认的声发射源都应通过校准来确定声发射源部位。校准方法是在容器或管道器壁上某位置发射一个模拟源,若得到的定位显示与检测到的声发射源部位显示一致,则该模拟源的位置为检测到的声发射源部位的位置。 检测 检测时应观察声发射撞击数随载荷或时间的变化趋势,声发射撞击数随载荷或时间的增加呈快速增加时,应及时停止加载,在未查出声发射撞击数增加的原因时,禁止继续加压。 检测中如遇到强噪声干扰时,应暂停检测,排除强噪声干扰后再进行检测。 加压程序 应根据有关规范与用户协商确定最高试验压力和加压程序。升压速度一般不应大于0.5MPa/min。保压时间一般应不小于10min。 新制造压力容器或压力管道和在役压力容器或压力管道检测,一般应进行两次加压循环过程,第二次加压循环最高试验压力PT0应不超过第一次加压循环的最高试验压力PT,建议PT0为97%PT在役压力容器或压力管道检测,一般试验压力不小于最大操作压力的1.1倍;当工艺条件限制声发射检测所要求的试验压力时,其试验压力也应不低于最大操作压力,并在检测前一个月将最大操作压力至少降低15%,以满足检测时的加压循环需要。应尽可能进行两次加压循环。 六、背景噪声 加载检测前,应进行背景噪声的测量,建议检测背景噪声的时间不少于15min。如果背景噪声大于所设定的阈值时,应设法消除背景噪声的干扰或中止检测。 加压过程中,应注意下列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介质注入容器或管道; ——加载速率过高; ——机械振动; ——电磁干扰; ——天气情况,如风、雨的干扰; ——泄漏。 检测记录 检测记录的主要内容按10列出的内容进行。 检测记录和声发射数据应至少保存7年。 检测时如遇不可排除因素的噪声干扰,如风、雨和泄漏等,应如实记录,并在检测报告中注明。声发射源的等级按源的活度和强度划分。 划分方法是先确定源的活度等级和强度等级,然后再确定源的综合等级。 源的活度划分 如果源区的事件数随着升压或保压呈快速增加时,则认为该部位的源具有强活性。 如果源区的事件数随着升压或保压呈连续增加时,则认为该部位的源具有活性。 如果源区的事件数随着升压或保压呈间断出现时,如果进行两次加压循环,源的活度等级划分方法详见表1;对于进行一次加压循环,源的活度等级划分方法详见表2。 表1两次加压循环源的活度等级划分 第一次加压循环 第二次加压循环 升压 保压 升压 保压 非活性 ○ × × × 非活性 × ○ × × 非活性 × × ○ × 非活性 × × × ○ 弱活性 ○ ○ × × 弱活性 × × ○ ○ 弱活性 ○ × ○ × 弱活性 × ○ ○ × 弱活性 ○ × × ○ 活性 × ○ × ○ 活性 ○ ○ ○ × 活性 ○ ○ × ○ 活性 ○ × ○ ○ 活性 × ○ ○ ○ 强活性 ○ ○ ○ ○ 注:○表示加压或保压阶段有声发射源;×表示加压或保压阶段无声发射源。 表2一次加压循环源的活度等级划分 升压 保压 非活性 × × 弱活性 ○ ×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