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潮对宁波地震台VS型垂直摆观测值影响.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海潮对宁波地震台VS型垂直摆观测值的影响
夏超德
(浙江省宁波地震台,浙江 宁波 315029)
摘要:宁波地震台地处沿海,受海潮影响大。VS型垂直摆倾斜仪所记录的东西、北南向观测值在同一数量级,与理论固体潮有较大的差异,且与我省其它地区的地震台记录迥然不同。该台地倾斜资料与日月形成的海水潮汐关系密切,用其分钟值绘矢量图,发现每日的矢量图规律性强。本文拟对此作探讨分析。
关键词:数字VS型垂直摆,地倾斜,海潮,固体潮
0 引言
宁波地震台地处沿海,北、东两面临海,受海潮影响甚大,数字VS垂直摆两分向所记固体潮呈现每日双峰双谷的正弦波,与海水潮汐波动极为相似,用其所绘矢量图轨迹呈现有规律的不闭合双椭圆变化。由于该地区为少震、弱震区,是一个客观环境条件较为平静的前兆观测台站,所观测的地倾斜,可以当做正常场的变化规律来研究,容易找出海潮对固体潮观测的影响。
1 台站地质构造及观测条件
宁波简称“甬”,位于我国海岸线中段,浙江宁绍平原东端。东有舟山群岛为天然屏障,北濒杭州湾,西接绍兴市的嵊县、新昌、上虞,南临三门湾,并与台州的三门、天台相连。在漫长复杂的地质历史中,宁波地区经历了不同的地质时期的构造运动,自下而上形成了:由古老基底、火山岩盖房和松散堆积物表层组成的地壳中上部,以及北东向、北北东向、北西向和东西向断层组成的断裂系统。进入宁波城区主要有四条区域断裂带,每条断裂带均由数条主干断层和平行的旁侧断层组成。分别是:(1)宁波—庆元北东向大断裂 (2)镇海—温州北北东向大断裂 (3)余姚—五乡北西向隐伏断层(4)昌化—普陀东西向断层,见宁波地区地质构造背景(图1)。
宁波有漫长的海岸线,港湾曲折,岛屿星罗棋布。宁波沿海潮汐属不正规半日潮型,一天有两个高潮和两个低潮。平均高潮为吴淞零点以上3.14米,最高潮位4.86米,平均低潮位1.47米,最低潮位为0.31米。三门湾、象山港、甬江的潮差自南向北递减,甬江镇海口外的潮流,每逢农历初一、十五朔望日涨于十一时一刻。
图1 宁波地区地质构造背景
宁波地震台位于杭州湾南岸,宁波盆地北部山区与平原交界处的江北区庄桥街道灵山村(海拔20m)。东、北面临海,距海岸最近16km、20km。该台地处于少震、弱震区,周边没有明显的人为干扰因素,是一个客观环境条件较为理想的前兆观测台站。地倾斜观测仪器安装在台内进深约43m的人工开凿的专用山洞仪器室内,洞内台基为上侏罗统火山岩,岩性致密坚硬,整体性好,洞室顶覆盖层厚在30m以上,山坡上有杂草松树等植被,洞内有七道防护门,仪器室内日温差极小,年温差小于0.3℃,常年保持在18.1℃左右,湿度大于95%。VS型垂直摆倾斜仪在山洞内的仪器室内
2 观测内容及仪器
地球处于月球的引力场内,月球在地球内部某点的引力(指月球作用在该点上的质量为一个单位的质点上的力)减去月球在地球质心处的引力,为月球在该点的起潮力。月球在地球内部各点的引力方向和大小都不相同,但月球在地球内部形成的起潮力,对过地心且垂直于月心和地心连线的平面来说,大体上呈对称分布。它使地球在月心和地心连线的方向上,向两侧拉伸,而使地球在过地心且垂直于月心和地心连线的方向上压缩。同理,太阳在地球内部形成的起潮力,使地球在地心和日心连线的方向上,向两侧拉伸,而使地球在过地心且垂直于日心和地心连线的方向上压缩。地球整体在月球和太阳的起潮力作用下发生的形变,为固体潮。地面上某点重力与起潮力的合力方向,为该点的瞬时垂线,与瞬时垂线垂直的平面,为瞬时水平面。地平面相对瞬时水平面的变化,为地面倾斜。地面倾斜是一个矢量,用倾斜方向和倾角来度量,它一般分解为南北和东西两个分量。但是,地球不是刚体,受地质、地理条件的影响。在起潮力作用下,地面各点的升降高度并不相同,因而造成地表面相对刚体地球模型表面的倾斜程度不同。海洋表面由于受到月球和太阳的引力以及地球公转、自转的影响,而产生海面周期性规则的升降变化,海面周期性的涨落就是海洋潮汐。在沿海地区由于受海洋潮汐的影响,地倾斜的变化表现为受海潮半日潮控制。像宁波这种沿海地区,距离海岸较近,海水的涨落对地倾斜影响较大。
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研制的数字化VS型垂直摆倾斜仪,观测灵敏度优于0.001角秒,仪器日漂移小于0.005角秒,完全可以观测到地面的相对倾斜量。该仪器每天可定时向省局自动传输数据,台站也可通过计算机收集前一天及当天的分钟值和整点值数据,长图记录仪同步记录实时曲线。在近几年的运行过程中,资料连续率在99%以上。观测到的地倾斜固体潮南北向最大日振幅0.034角秒,东西向最大日振幅0.065角秒。
3 资料分析
地球上的引潮力因时因地而异。在不同经纬度地区其潮汐幅值不同。图2为宁波台1个月的倾斜固体潮理论值、实际观测值和海潮值。固体潮理论值采用IES2000软件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