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春季牛生产管理技术要点.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奶牛春季牛生产管理技术要点
一、奶牛日常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春季气温转暖,奶牛采食量增加,是保证全年高产的重要时间,但春季昼夜温差大,对奶牛的机体造成应激反应,诱发疾病。加强奶牛春季的饲养管理十分重要。 (一)饲养饲料 入春后,奶牛产奶量迅速上升,应及时调整饲料配方,增加优质蛋白饲料如豆粕,提高日粮赖氨酸含量,可以适当减少能量饲料的比重。奶牛每次的日粮配合至少不低于3种,日粮配合应以优质干草为主,多喂食青贮饲料,辅料要多给予青绿多汁的饲料,如胡萝卜、白薯、土豆、冬牧70黑青草等,粗饲料喂量直至奶牛吃饱为限,精饲料喂量要根据奶牛的个体和需求量确定。精补料按每产3千克奶喂给1千克精补料,原则上日喂量不低于10千克,日喂干草3~5千克,玉米青贮25~30千克。如果在日粮中加喂15%的胡萝卜,可使奶牛多产奶25%。另外,奶牛春季饲喂的草料通常是上一年储存的,由于储存时间长,春季饲喂时可能有不同程度的霉变,牛采食后常发生中毒。因此,春季喂牛必须注意草料品质,对草料应特别注意翻晒去霉或水洗去霉,严禁用腐烂发霉的草料喂牛。 (二)饮水 春季应注意饮水温度,一般成母牛12℃~14℃,产奶和怀孕母牛15℃~16℃,犊牛37℃~38℃。由于春天常出现大风降温天气,入春后要继续水槽加温,直至进入气温稳步上升阶段。有条件的牧场,饮水应经过高温消毒冷却至12-14℃。奶牛的饮水量与奶牛的产奶量密切相关,一定要保证奶牛有充足的饮用水。如果有条件,可以用温水饮牛和调配日粮,维持奶牛正常消化代谢,及时清除槽内剩余的水和料。挤奶时必须温水擦洗乳房和乳头。 (三)配种 由于7~8月份受胎率低,而为避免7~8月份产犊,10~11月份不配种,所以一年中配种任务主要集中在12月到来年的6月份。因此春季要高度注视奶牛的配种工作,从发情观察、发情鉴定到适时输精等环节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受胎率。 (四)运动 春季气温回升,天气转暖,奶牛习惯吃饱就躺着,不愿运动。每天应增加奶牛2-3小时的运动时间,然后将其牵至背风朝阳的地方晒晒太???,以加强奶牛的血液循环,杀灭奶牛体寄生的病菌,帮助和促进奶牛消化,进步奶牛的体质和产奶量,不但可以促进奶牛健康,也可以促进奶牛的泌奶量。 (五)管理方面 1.牛舍保温 荷斯坦牛适宜的温度范围为0~20℃,春季牛舍温度最好不低于5℃。在气温较高的白天,可将挡风帘卷起(半开放式牛舍)或开启窗户(有窗式牛舍),但是夜间或降温天气要及时放下卷帘或关闭窗户。 2.通风和降低湿度 春季雨水多,环境潮湿,细菌繁殖较快,加上奶牛排尿量很大,如果不及时清理,造成地面湿度过大,对奶牛产生强烈应激,影响奶牛的生产,并使奶牛患蹄病、乳房炎等病症。因此,要勤清圈、勤垫土、勤晒和勤换垫草,并不定期地在牛舍内撒生石灰或草木灰,以吸潮消毒。 要注意保持牛舍内的通风换气良好,保持空气新鲜。中午前后和白天气温较高时要开启挡风帘或窗户通风,以保持空气新鲜和降低牛舍湿度,夜间则要及时关闭。及时清除牛舍粪尿亦是降低湿度和保持空气新鲜的有效措施。 3.运动场清粪 冬季运动场上积下大量结冰的粪便,不仅难以及时清除,而且形成的高低不平、大小不等的粪堆也不利于奶牛运动和肢蹄保健,所以春天要清除运动场粪便并进行堆积发酵或进行其它方式的科学处理,对运动场进行消毒。 4.消毒 春季要做到每周对牛场全面消毒一次;与冬季相比,要增加对牛舍内饲喂通道、饲槽、水槽等相关设施的消毒次数。消毒液要定期更换,酸性碱性交替使用。 5.检蹄修蹄 春天对全群进行一次检蹄和修蹄,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保持肢蹄健康。 (五)疾病防治 春季历来是防疫的重点阶段。一般口蹄疫一年2~3次,春季是必须注射疫苗的。春季还要检测布病和结核病。春季奶牛皮肤易受疥螨和牛虱等寄生虫的侵害,肠道也容易存有各类寄生虫,应及时驱除寄生虫,要达到虫卵双驱的效果。注意犊牛使用剂量,但是断奶前不驱虫,怀孕中不能驱虫,产奶中使用驱虫药要注意休药期。 犊牛腹泻防治 在奶牛场内,犊牛腹泻是威胁犊牛健康最主要的疾病,一般发病率都在20%以上;发生过腹泻的犊牛在今后的生长过程中还易感染呼吸道疾病,对犊牛的发育、生长、成活等有很大影响,其病因复杂、难以治愈、死亡率极高,严重地危害着奶产业的发展,被称为新生犊牛的杀手。 1. 处置犊牛腹泻的原则 在规模化饲养条件下,处置犊牛腹泻,最首要的措施是根据对发病犊牛的诊断结果,找出发病的原因或诱因,予以消除。例如,若诊断为败血性大肠杆菌,则应首先检查初乳摄入全过程是否有问题,其次考虑环境中病原污染程度。其次,才是及时治疗发病犊牛。只有这样,才能控制牛群病情的发展,若只是针对病牛采取治疗措施,则病例可能会越治越多。 2.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