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医学影像学考博复习题(由网上能收集的资源整理而成).doc

发布:2019-02-18约3.21万字共6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医学影像学考博复习题(由网上能收集的资源整理而成) 总论 名词解释 1. 体素:CT图像实际上是人体某一部位有一定厚度的体层图像。我们将成像的体层分成按矩阵排列的若干个小的基本单元。而以一个CT值综合代表每个小单元内的物质密度。这些小单元就称为体素。同样,一幅CT图像是由很多按矩阵排列的小单元组成,这些组成图像的基本单元被称为像素。体素是一个三维概念,像素是一个二维概念。像素实际上是体素在成像时的表现。像素越小,越能分辨图像的细节。 2. CR: 计算机X线摄影 (computed radiography,CR),是一种数字化的X线成像技术。是将透过人体的X线影像信息记录在影像板上,经过读取、处理和显示等步骤,显示出数字化图像。数字化图像适合于图像的存储、传输、教学、远程医疗、三维重建处理和信息放射学的开发和临床应用。 3. DR: 4. 矩阵:表示一个横成行,纵成列的数字阵列,将受检层面分割成无数的小立方体,这些小立方体就是象素。当图像面积为一个固定值时,象素尺寸越小,组成的CT图像矩阵越大,图像越清晰。反之依然。 5. 空间分辨率:又成为高对比分辨率,是指在保证一定的密度差的前提下,显示待分辩组织几何形态的能力。常用每cm内的线对数或用可分辩最小物体的直径来表示。 6. 密度分辨率:又称为对比分辨率,是指在低对比情况下分辩组织密度细小差别的能力。 7. 时间分辨率:为单位时间内可采集影像最多帧数,反映为单一层面的成像时间及可连续采集影像的能力。 8. Z轴分辨率:即纵向分辨率,它的含义是扫描床移动方向或人体长轴方向的图像分辩细节的能力,它表示肋CT机多平面核三维成像的能力。扫描的最薄层厚决定Z轴方向的分辩能力。 9. CT值:X线穿过人体的过程中,计算出每个单位容积的X线吸收系数(亦称衰减系数ü值)。将ü值转换就得到CT值,以作为表达组织密度的统一单位。 10. DSA:是80年代兴起的一项新的医学影像技术。其主要特点是将血管造影时采集的X线荧光屏影像经影像增强器增强后形成视频影像,再经过对数增幅、模数转换、对比度增强和减影处理,产生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图像,使所得的影像质量较常规血管造影大大提高。 11. 动态DSA:在球管、人体、检测器规律运动的情况下,获得DSA图像的方式,称为动态DSA。 12. 三维DSA:是指通过软件控制在双C臂DSA系统中进行双平面血管造影,以每秒25帧以上的速度同时获得正侧位两个方向的造影像,在将两个不同方向的造影像分别显示在两台监视器上,通过专用的观测镜可看到真实的立体三维图像,称为三维DSA . 13. 时间减影:常规DSA检查中,每注射一次对比剂可获得自对比剂到达兴趣区前,对比剂再兴趣区达到峰值和廓清的若干时间内许多帧图像,当去一帧 不含对比剂的影像作为蒙片,与一帧充盈对比剂峰值水平的影像组成一个减影对,分别输入计算机进行减影处理时,即可活等突出含对比剂的血管影像。由于构成减影对的两帧图像是在不同时间获得的,故称为时间减影。 14. 能量减影:碘的总体衰减系数再33KeV上下出现突然的变化,称为碘的K 缘,而软组织的衰减系数没有这种特征。当分别用高于和低于K缘的X线曝光时,所获得的影像碘信号可由较大的差别。以此两种不同能量的影像组成一个减影对所获的突出含碘血管,而消除了软组织背景的减影像,称为能量减影。 15. 部分容积效应:在同一扫描层面内含有两种以上不同密度的物质时,其所侧的 CT值是他们的平均值,因而不能如实反映其中任何一种物质的CT值。这种现象称为部分容积效应。 16. 窗宽:是指荧屏图像上所包含的16个灰阶的CT值范围。 17. 窗位:又称为窗中心,是指观察某一组织结构细节时,以改组织为中心观察。 18. 动态扫描::注射对比剂后,利用机器软件连续快速扫描,在扫描结束后逐一 处理和显示图像。动态扫描分为两种,进床式动态扫描和同层动态扫描。前者以发现病变为目的,后者主要是为了研究病变性质。 19. HRCT:采用薄层中、高或极高分辨率重建及特殊的过滤处理,可得到组织 的细微结构图像,称为高分辨率CT。临床主要用于肺部弥漫性间质性病变以及结节性病变的检查。 20. 靶区CT扫描:是对感兴趣区作局部CT扫描,常用小的FOV,薄层。可提 高空间分辨率。临床主要用于小器官或小病灶的扫描。如肺小结节、垂体及肾上腺。 21. MPR 22. CTA:是指静脉注射对比剂后,在循环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