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影像学超声复习题.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超声复习题:
不同组织超声衰减规律?
组织内含水分越多,声衰减越低。血液是人体中含水分最多的组织,比脂肪、肝、肾、肌肉等软组织更少衰减。但是,血液比尿液、胆汁、囊液等衰减程度高,后方回声增强程度远不及尿液、胆汁、囊液显著。
.液体中含蛋白成分越多,声衰减越高。由于血液蛋白含量比胆汁、囊液、尿液高得多,故声衰减较高,后方回声增强不显著。声像图上血液和囊液、单纯胆汁后方回声增强的显著区别,具有鉴别诊断意义。
组织中含胶原蛋白和钙质越多,声衰减越高。例如,瘢痕组织、钙化和结石、骨组织均可有显著的声衰减,而且常伴有显著的声衰减,而且常伴有声影。人体组织中以骨骼和含气肺衰减程度最高,而且均伴有声影(注:骨骼或结石后方声影边界清晰;含气肺的混响后方声影的边界模糊不清)。
组织衰减规律:含水多,衰减少;含胶原蛋白多,衰减多。原理:胶原蛋白多,声速大;声速大,声阻抗大(Z=pc)即介质密度x声速值大,从而造成胶原纤维与周围组织的声阻抗失匹配,引起超声在组织传播时的反射、散射增多,回声增强。
胶原蛋白含量丰富的组织:骨骼、软骨、肌肉、肌腱、皮肤、纤维结缔组织、包膜等。所以这些组织回声比较强。
多普勒效应
活动的界面可产生多谱勒频移。利用多普勒效应可检查有无血流信
号、血流方向及血流速度等。
1、当血流流向探头时,反射回来的超声频率较入射超声的频率增高,产生正频移;
2、当血流背离探头时,反射回来的超声频率较入射超声的频率减低,产生负频移;
3、血流速度越快,频移的幅度就越大。
3、超声回声的描述
1、根据回声强弱描述:强回声(高回声)、等回声(中等回声)、弱回声(低回声)、无回声;
2、根据回声分布描述:回声均匀、回声不均匀、光点增粗、光点增强、光点密集;
3、根据回声形态描述:光团、光斑( 0.5cm以下)、光点、光环、光带;
4、根据某些特殊征象描述:靶环征、牛眼征、双筒枪征;
5、根据病灶后方回声描述:后方回声增强效应、声影。
4、超声诊断的性能与特点
1、了解脏器的形态、大小、结构、病理、生理情况 、受损性质与程度。
2、了解脏器内有无占位,判断囊性、实性、混合性及定位。
3、定性较难(良、恶性判断),但有一定帮助。
4、气体、骨骼为超声盲区,对液体最明感。
5、引导穿刺,介入进行某些诊断或治疗。
5、肾积水的分型及超声表现:
轻度肾积水:肾外形和肾实质无改变,肾窦部出现液回声区,暗区宽≤20mm
中度肾积水:肾外形正常或稍增大,肾实质变薄,肾窦分离呈“花朵状”或“烟斗状”,暗区宽20mm~40mm。
重度肾积水:肾体积明显增大,肾实质菲薄甚至完全萎缩,肾窦分离呈“调色碟状”或相互连通呈多房囊状结构, 有时酷似巨大“肾囊肿”,暗区宽≥40mm
6、原发性肝癌的直接征象与间接征象
直接征像:肝内见异常回声团、内部回声多不均质、边缘不清,可伴声晕、周围可有卫星结节、内有不规则无回声。
间接征像:局部增大,形态失常;“角征”—锐利的下缘角变钝;“驼峰征”—接近肝包膜的肿瘤突向肝表面
压迫胆管:致肝内外胆管扩张
压迫血管:可致血管扭曲、迂回、狭窄或推移。
可合并:门脉栓、腹水、淋巴结肿大
7、急性胆囊炎的表现
1、胆囊肿大;
2、胆囊壁双边影;
3、胆囊内不均光点(胆囊积脓);
4、超声莫非氏征(+);
5、多伴结石;
6、穿孔时局部膨出或缺损,周围局限积液。
8、胆囊结石声像图类型
1、典型结石;
2、填满型;
3、小结石型;
4、泥沙型;
5、胆囊颈结石;
6、胆囊壁内结石。
9、卵巢畸胎瘤的超声表现
1、脂液分层征
2、面团征
3、瀑布征
4、星花点
5、短线条征
6、壁立状
7、多囊征
8、杂乱结构征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