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林大学美术公选课-后现代艺术赏析.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赏析
对于艺术的赏析过程可以说是见仁见智,切入点并非约定俗成,总体上说来是对于美的感知。就我而言对于美的感知或许是在体味任意一种艺术形式的同时,从内不自觉地进行情感上的贴合的过程。
艺术,尤其是现代的艺术,譬如说行为艺术以及装置艺术,对于一些人而言是一种易于模仿易于成功的廉价跟风潮流,是因为被简单地从众心理得到哄抬而获得成功的艺术。但就像幼儿时期我们听说过的,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后跟其他人关于如何使鸡蛋直立的争辩故事一样,很多人不是缺少制造艺术的能力而是缺少创造艺术的最初创意和去表达艺术的想法。这样就仿佛有了灵感/大纲却不去记录故事情节一样,是终究创造不了文章的。
最后我想对我比较喜欢的艺术家的几个作品进行介绍:
杜尚被一些人归为后现代之父,但是尚无官方的公认,我想就他的开创性的作品进行赏析,算是管中窥豹吧。
首先我想介绍杜尚的作品,他著名作品包括小便池构成的《泉》,带有滑稽的小胡子和山羊尖的《屁股热乎乎》的蒙娜丽莎,以及一条几何轮廓的人物动作时间轴《下楼梯的裸女》等。
我喜欢他近乎固执尖锐地跳脱固有观念的想法。虽然他的知名艺术作品多是对于古典艺术的一味抨击和讽刺,但不得不承认他的作品给艺术家们带来了更多的思考,唤醒了他们内心的真知以及试验的狂热。
他的作品,不仅是在抨击固有鉴赏方式对艺术的审美的僵化,也是对于一种全新的批判思维的呐喊呼吁。
他的作品,可以说是多种艺术形式的结合体,时常不仅有绘画,摄影,和装置的堆砌,但更多有多种艺术灵感的结合。超脱了自然本源的形式,构成一些陌生巧妙的空间感。
他的作品的意义不只是作为一种既成事实、一种结果存在的,而更是一种进行中的行为的艺术;不再是只以诞生的画面为主要内容,而更因其涵盖的思想为重中之重。
曾有人说后现代对于经典的改造和模仿或者是偶然的加工绝对不会永远存在流传。但我觉得哪怕就算是蒙娜丽莎那神秘迷人的微笑,或许也不过来自一次偶然的捕获和艺术创作。或许夹杂了创作者全新的思想,但不过是禁锢在笼中的囚鸟,倘若那时闸门已经开启,或许我们现在体味到的创新与反叛或许又会是一种全然不同的离经叛道吧。其中滋味,只有创作者本人能悬明镜。
接下来,基于如上的想法,我想对后现代艺术做一次发自主观的赏析。
后现代艺术的诞生基于科技发展和第一生产力的革命,由于逐渐倚靠新兴的装置和设备的帮助,逐渐摒除了传统艺术中相对明显的拘束和死板。
后现代艺术逐渐更多地从描绘现实、自然、生活转移到体现内心的情感波澜、精神上的旨趣;以及用行为的艺术表达的方式表达自我独有或者群体共享的某种或一些理念。将艺术的语言扩展到人的身体内部,以拓展艺术的表达形式。
后现代艺术家间流传的“人人都是艺术家”的“理念,也促使这些全新的艺术语言在模仿、创新和挑战中获得无限的魅力和潜能。
我在此只引用一句网络上对于后现代艺术的阐释:“后现代艺术的由视觉、感性的审美意识进入人生、社会的哲学思考,和由“艺术”到“非艺术化”的转变,很自然地会让我们联想起黑格尔关于艺术让位于哲学的观点。“
对于此句解释我持有相对否定的意见,我认为,后现代艺术逐渐从表达比较分明的情感转到变化更为捉摸不透的意识的表达,很多艺术家并没有故意去表现艺术,而多半是在产生创造表达艺术的动机的同时依靠自然而然的本能地流淌出艺术。
黑格尔有一句名言:“存在即合理。” 后现代艺术发掘一切存在的事物艺术性的美。自然有野性的美,此间的野性不代表狂放,而是一种不加修饰的原生态。建筑;机械;手上的油污,甚至是车窗上变形的倒影都有独特的艺术价值。更有的时刻拥有形而上学的高深禅意。
大致地对比后现代艺术,虽然不同流派的艺术表现出不同的特征,我们仍然可以总结出某些明显的一般性的特征以及趋势,用偶发性和虚拟性以及观念性和拼贴性可以大致代表。
后现代艺术减少对了永恒的价值的追求,同时认为艺术是普遍性的,这一类艺术家主张艺术平民化,广泛运用大众传播媒介来传播艺术,这就使得艺术像具有时尚、流行较为通俗的特征。
其次,我想介绍的后现代艺术家是维克多.瓦萨雷里。他是光效应绘画的奠基人之一,是视幻艺术的杰出代表。他继承并改良了蒙德里安和康定斯基的创作理论,精进了对于色彩的运用。抛弃了自然界中的固有形态,通过几何形体在视觉上的延展以及标准色直截了当的对比,创作出眩目迷幻的画面。他的绘画,如:下图1《斑马》,体现了色彩的干扰,感知的迷乱,以及对于视觉的强劲冲击。在这种艺术的带动下,技巧和冲动的创作灵感融为一体。不仅仅再是纯粹抽象或者写实。
更值得一提的是,近来有人创造了一个AI,投喂他各种经典画作,借由算法神经网络教会他作画,他的创作在拍卖会上打败了安迪沃霍尔的一幅木版的米老鼠和一幅毕加索的画作。该人工智能的创作风格如图2,风格类似于后现代的超现实主义,但是更使人感到恐慌和惊悚。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