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北城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北城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生物试题(卷)
第Ⅰ卷(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1-20每题1分,20-40每题2分)
1.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是( )
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
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 ④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
A.③④ B.①③ C.①② D.②④
2.下丘脑是重要的生命活动调节中枢,下列各项中属于下丘脑参与调节的一组是( )
①水平衡的调节 ②调控促激素的分泌 ③渗透压平衡的调节 ④血糖平衡的调节 ⑤体温平衡的调节.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3.大面积烧伤护理不当时,易发生感染而引起严重后果,这主要是由于( )
A.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 B.营养物质得不到及时补充
C.体液大量损失 D.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
4.下列免疫细胞中,不能进一步分化的是( )
A.T细胞 B.B细胞 C.记忆细胞 D.吞噬细胞
5.在制备抗蛇毒血清时,须将灭活的蛇毒液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这一免疫反应和所用的蛇毒分别是( )
A特异性免疫、抗体 B体液免疫、抗原 C细胞免疫、抗体 D非特异性免疫、抗原
6.下列不是植物激素的是( )
A.乙烯 B.吲哚乙酸 C.吲哚丁酸 D.2,4﹣D
7.关于抗体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抗体能与相应的抗原结合,产生免疫反应 B抗体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
C抗体是由B细胞直接产生并分泌的 D抗体和抗原结合,产生的免疫反应属体液免疫
8.用燕麦胚芽鞘做向光性实验发现植物生长素产生的部位、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向光弯曲的部位分别是( )
A胚芽鞘类端、尖端下面一段、向光弯一侧 B胚芽鞘、胚芽鞘的尖端、尖端下面的一段
C胚芽鞘尖端、胚牙鞘、尖端下面的一段 D胚芽鞘尖端、胚芽鞘尖端、尖端下面的一段
9.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决定因素是( )
A.迁入率和迁出率 B.种群大小 C.年龄组成 D.性别比例
10.下列生产措施中与植物激素无关的一组是( )
①培育无籽番茄 ②培育三倍体无籽西瓜 ③果树整枝修剪
④带芽的枝条扦插 ⑤移栽植物时剪去部分叶片 ⑥棉花摘心.
A.①③ B.②④ C.⑤⑥ D.②⑤
11.下列是关于生长素的有关实验,全部给予右侧光照结果不向光弯曲生长的是( )
A.(2)(3)(5) B.(2)(3)(5)(7) C.(2)(3)(4)(6) D.(2)(3)(5)(6)
12.在果实形成的过程中,激素的作用是( )
A.赤霉素促进果实细胞的分裂 B.乙烯促进果实成熟
C.生长素促进果实的衰老 D.脱落酸促进细胞的伸长
13.植物的果实从开始发育到完全成熟的过程中,主要由下列哪些激素共同起作用( )
①萘乙酸 ②生长素 ③2,4﹣D ④细胞分裂素 ⑤乙烯.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②③⑤
14.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③分别代表血液、淋巴和组织液,它们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
B.正常情况下,①﹣③的成分保持不变
C.①中渗透压过高时,下丘脑某些细胞分泌增强
D.长期营养不良时,①③等处的渗透压会上升
15.神经元细胞膜上有钠、钾等离子的“离子通道”,在神经冲动的传导中“离子通道”是“局部电流”产生的重要结构基础.蝎毒的神经毒素能够将该通道阻塞,导致中毒者兴奋传导和传递障碍而麻痹.在神经元之间结构的示意图中,蝎毒作用的部位应该在( )
A.a或b B. a或d
C.b或c D. c或d
16.2007年5月,《新民晚报》消息:我国科学家破解了神经元“沉默突触”的沉默之迷.此前发现,在脑内有一类突触只有突触结构而没有信息传递功能,被称为“沉默突触”.请推测我国科学家对此的解释为( )
①突触小体中没有细胞核 ②突触后膜缺乏相应的受体
③突触前膜缺乏相应的受体 ④突触前膜不能释放相应的神经递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7.如图为人体两个神经元细胞模式图,图中距离AP=PB.若刺激P点,将发生的变化是( )
A.A点和B点同时发生电位变化
B.释放的⑤不可能引起B点所在的细胞抑制
C.A点和B点都会发生电位变化,说明在神经纤维上兴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