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储层伤害与改造技术.ppt

发布:2017-12-13约1.68万字共12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目 录 前言 储层伤害评价 储层保护技术 储层改造技术 前 言 在钻井、完井、试油及开采等各施工过程中都可能伤害地层,造成地层原始渗透率下降。国内外大量的生产实践证明储层损害会导致以下的恶果:①降低油气层的产能及产量,影响试井与测井资料解释的准确性,严重的可导致误诊、漏掉油气层,甚至“枪毙”油气层,还会造成储量和产量估算不准,影响开发方案的合理制定;②增加试油、酸化、压裂、解堵、修井等井下作业的工作量,从而提高油气的生产成本;③损害油气资源,影响最终的采收率;④储层损害还可能是不可逆转和永久性的,甚至采用一些增产技术对其改造都是有限的。进行储层的伤害评价是储层保护与改造的前提条件。 1.研究油气藏储层矿物组成及微观孔喉结构,分析岩芯潜在的伤害机理; 2.进行储层敏感性试验评价; 3.进行入井作业液对储层的伤害试验评价。 目 录 前言 储层伤害评价 储层保护技术 储层改造技术 储层伤害评价—岩心敏感性研究 储集层本身的岩性、岩化、物性特征是储集层损害的内因,它是储集层损害的客观条件,因此弄清储层的岩性、岩化、物性特征是储层敏感性评价和储层保护的前提。储集层岩石骨架颗粒和填隙物等岩石组成结构、成份、含量的差异对储层的敏感性影响较大。 现阶段一般通过岩石薄片和X衍射全岩分析确定岩石主要的矿物成分,通过铸体、压汞资料、电镜扫描等手段确定储层岩心的微观孔喉结构。 粘土是最容易变化的敏感性矿物,也是损害储集层最严重的矿物。 为了解储集层中粘土矿物的组成及相对含量,在室内我们可以借助X衍射分析仪对岩心样品进行粘土矿物的X衍射分析。 二.储层敏感性实验 目前室内对岩心敏感性的评价一般包括7项试验:速敏、盐敏、碱敏、酸敏、水敏、应力敏感和水锁损害(有时也考虑温敏评价)。 试验方法参照SY5358-2002《砂岩储层敏感性流动试验评价方法》和张绍槐、罗平亚等编著的《保护储集层技术》。 1.速敏实验评价 速敏概念:指流体在储层中流动时引起粘土等矿物微粒松动,从孔缝壁面脱落、运移,在流动方向变窄处形成堵塞,从而使储层渗透率下降的现象。通常以临界流速来表示岩石的速敏程度。临界流速是指岩石渗透率或有效渗透率随流体流速的增加开始出现大幅度下降时对应的流速。 试验方法:采用一系列的恒定流速分别为0.10、0.25、0.50、0.75、1.00、1.50、2.00、3.00、4.00、5.00及6.00mL/min,测定地层水通过岩石的液体渗透率(也可气测渗透率),确定出临界流速。标准要求在试验过程中流量在未达到6.0mL/min、而压差已超过3MPa/cm的条件下,还不能测出岩芯渗透率随流量增加而大幅下降时,则视为不存在速敏。 2.水敏实验评价 水敏是指在含有水敏性粘土矿物的砂岩储集层 中用淡水或低盐度水置换地层盐水后,由于粘土矿 物水化膨胀或分散运移而堵塞孔隙喉道,使储层渗 透率降低的现象。盐/水敏实验目的是评价岩心渗透 率随注入液矿化度降低(或升高)而变化的情况, 并确定临界矿化度,以便为现场确定合理的入井流 体矿化度提供依据。盐度曲线形态出现明显变化处 所对应前一点的盐度点为临界盐度临界矿化度(Sc)。 评价方法:通常的水敏性试验评价是先将样品完全饱和地层水或模拟地层水,然后测定其地层水或模拟地层水的液体渗透率,再将样品用次地层水或模拟次地层水(矿化度为地层水或模拟地层水一半)驱替10~15倍孔隙体积并浸泡24小时后,测定其液体渗透率,然后再用蒸馏水(矿化度为零)驱替10~15倍孔隙体积,浸泡24小时后测定蒸馏水通过岩石的液体渗透率。最后用蒸馏水测得的岩心样品的渗透率比地层水或模拟地层水测得的岩心样品的渗透率的降低程度来判断水敏程度。水敏性有无及强弱通常以水敏指数的大小来判断。 3.盐敏实验评价 试验方法:先制定出盐度等级,由高到低逐渐改变盐度,直至蒸馏水,然后测定每一盐度下的渗透率,并且每更换一次盐度都要先驱替10~15倍岩心样品孔隙体积的该盐度的溶液,在该盐度的溶液中浸泡24小时以上后再测定其液体渗透率。盐敏试验也可理解为水敏试验的另一种方法。 临界矿化度:当注入流体的矿化度逐渐下降到某一值时,地层渗透率明显降低(相临两点降低5%以上),造成渗透率明显降低的前一个点对应的矿化度。 盐敏评价标准与水敏评价标准一致。 4.酸敏实验评价 酸敏试验的目的:了解拟处理地层所用的酸是否会对地层发生损害及损害程度,以求比较有效的酸化处理方法。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