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015-2016学年)
四川警察学院
2016年12月
引 言
四川警察学院是一所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四川省教育厅和四川省公安厅共同管理的政法公安类普通本科院校。学院以铸造忠诚警魂、培育时代新警、服务公安工作为宗旨,秉承“政治建警、依法治校、从严治学、特色发展”的办学思路,坚定走职业化应用型内涵式发展道路,坚持公安学历教育、在职民警培训和警务科学研究协同发展,立足四川、面向政法,以培养适应现代警务发展需要的具有忠诚政治品格、严明法纪意识、良好人文素养、扎实专业知识、过硬警务技能和富有创新精神的公安专业人才为目标,努力建成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国内高水平公安本科高校。学院以全日制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警务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根据需要适度兼顾专科教育;以法学、公安学、公安技术等一级学科为统揽设置与公安实战需求紧密对接的公安特色专业群,推进职业化、实战化教学改革,实行“教、学、练、战”一体化、课程学业学分和警察素质养成教育学分双轨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
2015年是学院纵深推进教育改革、实施转型发展战略的关键一年,学院继续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积极服务公安实战,以十大重点改革任务为主线,着力提升育人质量,不断推进内涵发展,学院办学步入良性轨道。全年组织开展新生军训和入学教育1600余人(含体改生);完成70000余课时的本科教学任务;实验实训教学18万人时数;指导本科毕业论文2500余篇;指导创业就业7000余人次,教学秩序良好,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一)人才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
按照学院发展目标定位,学院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适应现代警务发展需要的具有忠诚政治品格、严明法纪意识、良好人文素养、扎实专业知识、过硬警务技能和富有创新精神的公安专业人才”。
学院坚持‘行业+区域’的服务面向,立足四川、面向政法。重点为四川政法公安战线培养适应现代警务和时代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新型公安专业人才,并向全国培养输送政法类专业应用型人才;立足公安,服务社会,为政法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服务,并不断拓展服务国家战略需要、服务社会领域,发挥办学多功能作用。
本科专业设置
2015年,学院继续调整专业结构,整合资源,加快建设公安特色学科专业。根据学院发展总体规划,2015年停止了除法学外的非公安类专业招生,围绕法学、公安学、公安技术等一级学科设置与公安实战需求紧密对接的公安特色专业群,逐步整合现有教育资源,着力打造重点专业,发展特色专业。学院现有治安学、侦查学、刑事科学技术、交通管理工程、网络安全与执法、公安管理学、消防工程、禁毒学等8个公安专业;法学、汉语言文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秘书学、社会学、行政管理、应用心理学等7个非公安专业。学校现有专业涵盖法学、文学、理学及工学等4大学科门类,突出专业系统化建设,注重专业设置调整与行业发展的联动与融合。
在校生情况
2015年,学院继续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各项工作,自2014年起连续两年主动控制招生规模,学院过去存在的人才供给大于行业需求和办学规模、办学资源与质量和效益之间的突出矛盾逐渐趋于协调。截止2016年8月,学校共有全日制在校生6546(含体改生)人,其中普通本科生6529人,硕士研究生18人,普通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生人数的99.73%。
(四)生源质量
2015年录取本科新生1254名,较上一年增加32名。其中,公安类专业1009名,较上一年增加405名;法学专业245名,较上一年减少373名。新生中,有少数民族预科19名,公安英烈子女保送生2名,报到率达99.3%。受益于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招录体制改革工作的推进,今年公安类专业生源数大幅提高,参加面试的考生数达1766人,面试合格考生1520人。公安类专业文科录取最高分为558分,理科录取最高分为567分,最高分均超二本分数线120余分,生源质量普遍较好。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一)师资队伍
2015年,学院多管齐下,继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2015年学校在册专任教师363人,外聘教师70人,生师比16.47:1。学院专任教师中现有博士、硕士241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 66.39%;教授(正高职称)43人,副教授(副高职称)102人,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9.94%;40岁以下专任教师占教师总数42.61%,中青年教师成为本科教学中坚力量。在学院改革五大系统工程之一“优质师资队伍培育工程”的统领下,学院加大师资培养力度,多措并举加快人才梯队建设。结合教师教学研究方向,构建课程教学团队,以专业骨干教师为引领,以中青年教师为基础,组成梯次较为合理的课程教学和教研队伍,推动课程教学和专业建设工作逐步步上新台阶。
坚持改革和深化校局互动,以“双千计划”为主载体,积极推进学院与公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