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浅谈孙子兵法和思想政治工作.doc

发布:2018-10-05约2.83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浅谈孙子兵法和思想政治工作   《孙子兵法》是我国古代一本流传下来的最早、最完整、最著名的军事著作。笔者通过研读《孙子兵法》,也受到了一些启发,感觉其中的思想可以较好地应用于思想政治工作之中。      1 思想政治工作的干部队伍建设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      《孙子兵法?谋攻篇》中孙子说,“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在《地形篇》中孙子说,“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其主要意思就是说?将”的重要性,认为必须要选好“将”,才能在领兵打仗中得心应手。而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就犹如“将”,对思想政治工作干部的选任,不但“不可不察”,而且还要严察,从严选任。      2 全面掌握队伍思想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      《孙子兵法?谋攻篇》中孙子说“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就思想政治工作来说,由于更加强调看待问题的透彻性、掌握情况的深人性和解决问题的细致性,所以无论是针对队伍整体进行正面引导教育,还是针对个别同志解决思想问题,都只有首先做到掌握队伍的思想状态,做到“知彼知己”,才能对症下药,解决问题。      3 注意方法的灵活性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捷径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学生心理等情况的变化就如同水的流动一样没有固定的模式,能够针对学生和形势的变化而灵活应对,才能够取胜,从而达到用兵“谓之神”的境界,这是孙子兵法中的又一重要军事思想。而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从横向上看,每个学生思想各有不同,就纵向而言,时代变化也导致人们的观念不断变化,可以说思想政治工作面对的也是很多的变数。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从新的实际情况和工作特点出发,注重方法的灵活性,因时制宜、因事制宜、因人制宜,针对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对策,努力探索解决各类问题灵活有效的新方法。一是要注重引导,变不利为有利。二是要掌握主动,打有把握之仗。三是要把握时机,善用“治气”之道。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也必须要把握好开展工作的时机。      4 处理好爱护与约束的关系是在做思想政治工作中应该注意的要点      《孙子兵法?行军篇》中孙子说:“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卒未亲附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也;卒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也。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这是其中的一段话,其意思就是士兵没有亲附就处罚,士兵就会不服,而已经亲附却放松约束,士兵就没战斗力。因此,对待学生既要宽仁爱护,又要严格约束,这样才能打胜仗。从中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启示: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也必须要处理好爱护与约束的关系,既要从优待学生,又要从严治学生,不断提高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5 剖析“围师必阙”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魅力      (1)“围师必阙”的基本精髓之一:说话讲策略。   不要置对方于绝境,逼其殊死反击,而要给对方一定的回旋余地,以避免双方交战程度紧张激烈。因此,我们在与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进行语言上的表述和交流时,也要给其留有一定的余地。不能说满话、难听的话、刺耳的话,而要考虑对方的承受能力,避免“顶牛”和抵触情绪的发生。一是点到不点透。在教育、讲评工作或谈心时,属于一般性的问题,宜点到为止,不可深究,以免简单问题复杂化,人为造成对立情绪。二是泛指不特指。对一些刚刚露头的不良倾向和苗头,要采取“敲山震虎”的办法,只泛讲,不具体到某人某事,给人以“言者无心”的感觉,从而达到“听者有意”的目的。这也符合思想政治工作尊重人、理解人的基本要求。三是柔中寓刚。常言道“有理不在声高”,谈话说理时语气要随和、平缓,使工作对象有一种“亲和感”,但要不失原则、立场,做到情理适度。   (2)“围师必阙”的基本精髓之二:办事留余地。   在包围上有意留下一个缺口,把制胜的着眼点和立足点放在缺口上,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国时,曹操在壶关围攻袁绍残部久攻不克,后来网开一面故意让守敌逃离坚固城防工事,结果很快就破了敌、夺了关。这种谋略对我们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处理具体问题上很有启发。它要求我们在处理问题时,不要搞“顶牛战术”强行硬攻,而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因时因事因人把问题解决好。一是悬而不绝。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是教育人、改造人,极大限度地调动其工作积极性,而不是压制人、打击人、挫伤人的工作热情。对于“个别人”问题的处理就要悬而不绝。“悬”是抓住问题不放,依据条规制度严肃处理;“不绝”是指处理过程中不要无限上纲,一棍子把人打死。这既可以使受教育者在思想上产生较强的震动,又可使其感受到工作中还有改过的机会和成功的希望,进而达到教育、促动转化之目的。二是秘而不宣。对涉及个人品德、修养、声誉、生活隐私等方面的问题一定要冷处理,缩小范围和影响,使之妥善解决。三是堵而疏之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