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铅、无铅混装工艺的质量控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3-2 有铅、无铅混装工艺的质量控制 (参考: [工艺] 第20章) 顾霭云 内容 1.有铅/无铅混合制程分析 ⑴ 再流焊工艺中无铅焊料与有铅元件混用 ⑵ 再流焊工艺中有铅焊料与无铅元件混用 2.有铅、无铅混装工艺的质量控制 ⑴ 有铅/无铅混用必须考虑相容性 ⑵ 严格物料管理 ⑶ 有铅/无铅混装工艺(用有铅焊料焊接有铅和无铅元器件)的质量控制 一.有铅/无铅混合制程分析 由于再流焊与波峰焊工艺不同; 无引线或有引脚元件的焊端镀层和引脚表面镀层中的Pb含量(或无铅材料的含量)与BGA焊球中Pb含量(或无铅材料的含量)的不同; 对焊点可靠性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 因此需要对各种具体情况分别讨论。 (一) 无铅焊料与有铅元件混用 1. 无铅焊料与有铅镀层元件(无引线或有引脚元件)混用 2. 无铅焊料与有铅PBGA、CSP混用 无铅焊料与有铅元件混用(无引线或有引脚元件) 有铅元件引脚和焊端镀层只有几微米厚,焊端或引脚镀层中微量Pb在无铅焊料与焊端界面容易发生Pb偏析现象,形成Sn-Ag-Pb的174℃的低熔点层,可能发生焊缝起翘( Lift-off )现象,影响焊点长期可靠性。 Lift-off(焊点剥离)现象的机理——锡釺焊时的凝固收缩现象 63Sn37Pb合金的CTE是24.5×10-6,从室温升到183℃,体积会增大1.2%,而从183℃降到室温,体积的收缩却为4%,故锡铅焊料焊点冷却后有时有缩小现象。因此有铅焊接时也存在Lift-off,尤其在PCB受潮时。 A面回流焊+B面波峰焊复合工艺中的问题 完成了A面回流焊,进行B面波峰焊时,在A面大的QFP和PLCC等元件的引脚镀层为Sn-Pb合金时,虽然焊点本身熔点在217 ℃,不会熔化,但在焊锡与焊盘界面容易形成Pb偏析——形成Sn-Ag-Pb的174℃的低熔点层,使界面发生熔化,在热应力的作用下造成焊点从焊盘上剥离。类似Lift-off(焊点剥离)。 2. 无铅焊料与有铅PBGA、CSP混用 “气孔多” 再流焊时,焊球上的有铅焊料先熔,覆盖焊盘与元件焊端,助焊剂排不出去,造成气孔。 (二) 有铅焊料与无铅元件混用 1. 有铅焊料与无铅镀层元件(无引线或有引脚元件)混用 2. 有铅焊料与无铅PBGA、CSP混用 有铅焊料与无铅元件混用(无引线或有引脚元件) 一般情况没有问题。因为焊端镀层非常薄, 例如应用最多的镀Sn层厚度在 3~7μm,Sn熔点为232℃,与Sn-37Pb合金焊接时,一般情况下峰值温度比焊接有铅元件略微高5℃左右即可以。 但是有一点要特别警惕!镀Sn-Bi元件只能应用在无铅工艺中,不能用到有铅工艺中。这是由于有铅焊料中的Pb与Sn-Bi镀层的在引脚或焊端界面形成Sn-Pb-Bi(熔点93℃)的三元共晶低熔点层、容易引起焊接界面剥离、空洞等问题,导致焊接强度劣化。 2. 有铅焊料与无铅PBGA、CSP混用 如果采用有铅焊料的温度曲线,焊点连接 可靠性是最差的。这是由于有铅焊料与无铅焊球的熔点不相同,有铅焊料熔点低先熔,而无铅焊球不能完全熔化,容易造成PBGA、CSP一侧焊点失效的缘故。 在元件一侧的界面失效 二. 有铅、无铅混装工艺的质量控制 1. 有铅/无铅混用必须考虑相容性 2. 严格物料管理 3. 有铅/无铅混装工艺(用有铅焊料焊接有铅和无铅元器件)的质量控制 高可靠领域暂时不建议采用无铅工艺建议:采用有铅焊料焊接有铅和无铅元器件工艺 无铅焊料是“高锡”焊料。高锡带来的是高温、表面张力大、黏度大、浸润性差、工艺窗口小等问题,高温又会带来工艺上的难度,可能会导致的元件和电路板降级甚至损坏。另外,焊接温度越高金属间化合物生长速度越快,界面微孔、空洞多,金属间化合物是脆性的,无铅焊点比Sn-Pb焊点更硬也传递了更大的应力,这些问题都会影响无铅产品的长期可靠性。 目前,如果采用无铅焊接,可以买到所有的无铅元件。对于大多数民用、通信等领域,由于使用环境应力小、不恶劣,应用无铅焊接的可靠性是没有问题的。 对于军工等高可靠领域,无铅产品的长期可靠性是有风险的。 1. 有铅/无铅混用必须考虑相容性 (1)材料相容性 焊料合金和助焊剂 焊料和元器件 焊料和PCB焊盘涂镀层 (2)工艺相容性 (3)设计相容性 由于有铅/无铅混装再流焊工艺中,使用传统Sn-37Pb焊膏,而混装焊接需要比传统有铅焊接提高温度,因此,如果使用传统的Sn-37Pb焊膏,焊膏中助焊剂的活化温度与活性可能与较高的混装焊接温度不相容。 因此,混装焊接工艺中,焊膏中助焊剂的活化温度与活性也要相应提高,使助焊剂的活性温度范围覆盖整个钎焊温度。 常用有铅、无铅元器件焊端镀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