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斜坡降雨入渗在Flac中模拟_刘俊新.pdf

发布:2017-07-21约2.46万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09 年 9 月第 29 卷第 3 期 四川地质学报 Vol.29 No.3 Sep,2009 斜坡降雨入渗在 Flac 中模拟 1 1 2 刘俊新 ,刘育田 ,甘建军 (1.西南科技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绵阳 621010;2. 成都理工大学,成都 610059) 摘要:为了简化分析,在模拟斜坡降雨入渗暂态渗流时,通常没有考虑入渗和产流的耦合过程,通过施加 流量边界或零水头边界进行地下水渗流计算,通过在 FALC 中利用内嵌的 fish 语言,考虑地表径流和地下渗流 的耦合以及雨向影响下斜坡降雨入渗过程,并通过算例分析了考虑和不考虑耦合、对斜坡孔隙水压力分布以及 考虑各种雨向作用下对坡面积水深度的影响。 关键词:地表径流;暂态渗流;降雨入渗;产流;孔隙水压力 中图分类号:TU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995(2009)03-0316-04 天然坡地降雨产生地表径流主要有两种基本形式[1] :一是降雨强度超过地表入渗能力,形成所谓的超 渗地表径流,为“超渗”产流模式;另外一种是在久雨之后,斜坡表层非饱和带达到饱和形成所谓的饱 和地表径流,为“蓄满”产流模式。岩土工程问题中遇到超渗地表径流的情况较多。降雨在边坡中的入 渗过程一般来说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完全入渗;另一个是地表产流形成后的有压入渗。在进行斜坡降雨 入渗分析时,通常对地表径流做简化处理,即假定地表产流瞬间完全排走,地表积水深度为零[2~3] ,可通 过简化边界条件,考虑降雨对边坡入渗的影响。显然,上述分析方法没能较全面反映降雨入渗和产流过 程。准确地估计地表径流量,并考虑积水深度对入渗的影响,将有助于准确估算入渗量和边坡内孔隙水 压力场的变化,从而正确分析边坡稳定性、指导边坡防护。 1 地表径流与地下渗流耦合作用模型 1.1 地表水流动模型 1871 年,圣维南提出著名的明渠非恒定流基本方程,该方程适用于坡度很缓的河道和渠道等,但忽 视了 SaintVenant 方程仅适用于缓坡(一般3°)的条件。Kenlegan(1944), Ven (1970)和 Emmelt 等人考虑了降 雨动能对坡面流(动量方程)的影响,但因形式复杂和其它缺陷,没有得到更多的应用。吴长文(1994)推导 出了既适合缓坡,又适合于陡坡,既适合于裸地,又适合于有植被坡面流的基本方程式(1): 式中,α 、β 、I 为坡角、雨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逆时为正)和降雨雨强; C(t) 、f (x.t) 为植 被截留降雨强度和土壤入渗率,其它符号同前。 C(t) 可近似表示为: C (t )= (C -C )exp (-kt )……(2) m n 其中 Cm 、 C0 、k 分别为截流容量、初始持水量和衰减系数。 为了考虑坡度、雨向对坡面径流的 影响,采用如下坡面微分方程(3)式: 对于动量方程工程上可以采用谢才公式或者曼宁公式[4]代替,由坡面上单宽流量 g u × h ,则 坡面流的控制方程可用下述运动波模型描述: 收稿日期:2009-07-02 基金项目:西南科技大学博士基金(08zx7103) 作者简介:刘俊新(1976-),男,江西安福人,副教授,主要从事路堤边坡稳定性分析 316 斜坡降雨入渗在 Flac 中模拟 式中 n [5]为坡面粗糙度系数;其它符号同前。 1.2 地下水渗流模型 饱和-非饱和地下水渗流可以用 Richards 控制方程[6]来描述,以总水头 H 为变量的二维 Richards 控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