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要素市场的价格扭曲——基于投入产出表的分析中期报告.docx
中国要素市场的价格扭曲——基于投入产出表的分析中期报告
本中期报告基于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7年全国投入产出表,分析中国要素市场价格扭曲的现状。
一、概览
中国要素市场指的是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力、资本等)的市场。在中国,由于历史和制度因素,要素市场价格存在扭曲现象,表现为一些要素价格过高,另一些要素价格过低。
我们使用投入产出表来分析中国要素市场价格扭曲的情况。投入产出表是一个国民经济核算表,记录了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全部产出、全部消费和全部投资等方面的经济活动。通过投入产出表可以计算各种要素的输入和输出,从而获得要素的价格。
二、土地市场
中国土地市场的价格扭曲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城市土地价格过高,主要是因为城市化和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城市土地的供给是有限的,而市场的需求却越来越大,这就导致城市土地价格居高不下。
其次,农村土地的价格过低。农村土地作为农民的主要财富和生计来源,其价格与农民生活水平息息相关,然而长期以来,农村土地的流转市场不完善,导致农村土地价格过低,农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
三、劳动力市场
中国劳动力市场的价格扭曲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蓝领工人的劳动力价格过低。由于世界贸易体系的变化,制造业转移,从而导致蓝领工人的劳动力价格过低。
其次,白领工人的劳动力价格过高。白领工人的相对收入在逐年上升,这主要是因为在新经济领域产生大量高薪职位,而成熟企业和传统行业的薪酬水平没有与之同步提高,导致白领工人的劳动力价格过高。
四、资本市场
中国资本市场的价格扭曲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国有企业的资本价格过低。由于国有企业的信用评级良好,得到大量优惠政策和拥有绝对垄断地位、或者占有的领先行业,因此国有企业的融资成本非常低。
其次,民营企业的资本价格过高。由于民营企业风险相对较大,它们往往被要求提供更高的财务报表和财务披露,同时获得银行贷款等资本也相对困难,因此民营企业的融资成本相对较高。
五、总结
中国要素市场价格扭曲现象较为普遍,城市土地、白领工人和国有企业的价格过高,而农村土地、蓝领工人和民营企业的价格则偏低。应该寻找更好的政策措施来促进要素价格的优化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