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多用户信息论.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信息论与编码;引言;7.1 多用户信道; 多址是在相应复用形式的基础上脱颖而出的,它突出强调了多用户的“接入”特
点———多用户(比一般复用系统大得多的用户数)可在地球广阔领域(地、空、
海域)实施个体分布性、遥远分散性的灵活与随机接入,多址模式就是如此超出已
有复用概念的特殊接入方式下的复用。多址的类型有很多,如时分多址(TDMA),
码分多址(CDMA),频分多址(FDMA)等,这些方式在实际的通信系统中都得到了
广泛的应用。
在我们的生活中,一些实际的通信系统如电话交换网、广播系统网、卫星电视
网等都是多用户通信系统,也称为网络通信系统。这些系统的输入端涉及到两个或
两个以上的信源,或者输出端涉及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信宿(终端或用户)。近年
来,随着手机和个人计算机的普及,推动了移动通信和以计算机为中心的互联网的
迅速发展,形成了全国性甚至全球性的通信,在这些通信网中,信息是在多用户和
多方向中流通的,实际上都是多用户通信。
7.1.2 多用户信道的分类
多用户信道可以允许多个输入端和输出端,一般情况下可以将多用户信道划
分成下列几种典型类型。
;
⒈多址接入信道
多址接入信道是指多个用户的信息用各自的编码器编码后,送入同一信道传输
到信宿,而信宿端却只有一个译码器进行译码,然后将译码后的信号分送给多个不
同的用户。显然,这是有多个输入端(多个译码器)和一个输出端(一个译码器)
的多用户信道。
卫星通信系统中,个地面站同时与一个公用卫星进行通信的上行链路就是多址
接入信道的实例。同卫星通信系统的上行通道一样,移动通信系统中多个移动终端
(手机)与基站通信的上行链路也是一种典型的多址接入信道,如图7.1所示。第
一代和第二代移动通信分别采用时分多址、频分多址技术,无线资源在时域或频域
被划分成多个独立的信道,实现多用户信息传输,但从信息论的角度来看,这些技
术并不是最优的,信道利用率有待进一步的提高。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如
CDMA2000,WCDMA,TD-SCDMA均采用码分多址技术,能够更好地利用信道
资源。 ;图7.1 移动通信系统上行链路
;⒉广播信道
广播信道与多址接入信道正好相反,这种信道将多个信源的信息放在一起进
行统一编码,然后送入信道,在信宿端则有多个译码器,多个译码器对应译出多个
信源的信息,分别送给对应的多个用户。显然,这是一个输入端(一个编码器)和
多个输出端(多个译码器)的多用户信道。
卫星通信系统中卫星和地面之间的下行通道,如图7.2所示。它和广播电视台到
电视接收机之间的通道都是最常见的广播信道。;⒊中继信道
中继信道是广播信道和多址接入信道的一种组合,如图7.3所示。它是两个用
户之间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中转通信时所用到的单向信道。输入信源在传输过程中经
过广播信道同时送至中继器(可以是多级)和终端,中继器的输出(也可能是多个)
和原始信源再以多址接入信道的方式送至终端,此时的广播信道和多址接入信道构
成中继信道。; 如图7.4所示的中继微波接力通信系统就属于这类模型。事实上,如果考虑到
多径效应,信号往往可以通过直接入射和多次反射等途径达到终端,因而实际的
空间环境均可视为广义的中继信道。;⒋串扰信道
当两对或多对用户利用公共信道传送信息时,彼此之间可能发生串扰,这种信
道称为串扰信道,如图7.5所示。;⒌双向信道
双向信道有两个发送端和两个接收端,在双向信道上,一对用户的每一方在通
信时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在信道的两端都有一个入口和一个出口,如图7.6所示。; 在计算机网络中双机直联线搭建的双机系统就是一种典型的双向通信系统,如
图7.7所示,计算机作为信源1和信宿2,计算机作为信宿1和信源2.;⒍具有反馈的信道
系统的译码器输出有部分信息反馈传送到编码器,这种信道称为具有反馈的信
道,如图7.8所示。图中(a)是具有反馈的简单信道,它是在香农的单向通信系统上
加了一个反馈线路。图中(b)是具有反馈的多元信道,它是在多元接入信道上加了从
译码器到编码器的反馈信号。;(b) 具有反馈的多元信道
图7.8 具有反馈的信道; 前面简单的介绍了多址接入信道,现在以两个输入的多址接入信道为例来说明信
道容量。两个输入的多址接入信道如图7.9所示。
图7.9 二元接入多用户信道
设两个输入变量分别为 和 ,一个输出变量为 ,则信道特性可用转移条件概
率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