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江苏省南京市长城中学2014届九年级化学 第三单元《水》复习试题.doc

发布:2017-09-18约6.28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三单元《水》复习试题 1、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 A.空气 B.水 C.汞 D.氧气 3、下图中分别表示质子数不同的两种原子,则下列各图示表示化合物的是 4.如图所示,在烧杯甲中装入蒸馏水,滴入2滴酚酞试剂,得到无色溶液。在烧杯乙中装入浓氨水。用一只大烧杯把甲、乙罩在一起。几分钟后,发现甲中的溶液变成红色。对上述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1)甲内滴入的酚酞要过一会儿才能变色,与乙无关; (2)大烧杯壁上沾有某种物质,散发出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与甲中的溶液接触,使其变红; (3)乙中的浓氨水中有肉眼见不到的微粒逸出,有些微粒进入了甲中的溶液,使溶液成分改变,并使溶液变红。(4)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A.(1)(4) B.(2)(3) C.(1)(2) D.(3)(4) A.分子之间有间隔 B.硅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 C.水分子受热运动速率加快 D.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 6.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下列有关水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受热时水分子的体积逐渐变大B.降温时水分子的化学性质发生改变 C反应时构成水分子的原子种类发生改变?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分子是可分的 25m3的气在加压可装入0.024m的钢瓶中分子的大小改变 (A)该反应的反应物可能属于氧化物 (B)不考虑反应条件时,该图示可以表示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反应 (C)该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 (D)该反应生成物都属于化合物 9.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独特的思维方式。下列对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 ) (A)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因为分子受热膨胀变大 (B)氧气加压后变成液氧,是因为分子问的间隔变小 (C)不同的花儿有不同的香味,是因为不同的分子性质不同 (D)非吸烟者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0.如图,向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清水和红墨水,使其有较明显的分界面,将其中1支试管放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到:浸在热水中的试管里的两种液体分界面模糊的更快些.该对比实验主要说明构成物质的微粒( ) A.体积小、质量小 B.在不断运动 C.相互之间有间隙 D.随温度升高运动速度加快 11.生活中的下列现象,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   A. 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说明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   B. 成熟的菠萝蜜会散发出浓浓的香味,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 水沸腾时能掀起壶盖,说明分子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D. 液化石油气须加压后贮存在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 自来水消毒过程中通常会发生如下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 表示氯原子, 表示氧原子, 表示氢原子) (1)请写出甲图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乙图所示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3)上述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有 (填化学式); 1. 下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图, 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表示水分子根据模拟图回答: 上述变化中的物质属于化合物的是(用字母表示) _________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_________ ,通过对上图的观察,请你从微观角度描述由B到C的形成过程: _________ 14、用“”表示氧原子。下列方框中,符合“2H2O”所表示意义的是 15.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不能确定的是( ) A.最外层电子数 B.中子数 C.质子数 D.电子层数 16. 物质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下列关于物质的构成叙述错误的是( ) A.金属铜由铜原子构成 B. 二氧化碳由碳原子和氧分子构成 C.氢氧化钠固体由钠离子、氢氧根离子构成 D.氧气由氧分子构成 17.雪花,被人们称为“冬之精灵”,科学研究发现,世界上没有两片雪花的形状完全相同的.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在雪花的形成过程中,水分子由运动变为静止  B.雪花融化时,水分子之间的间隔没有发生变化  C.不同雪花中,水分子化学性质不相同  D.不同雪花中,水分子数目都是巨大的 1.从下列图片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A.微粒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