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2017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附解析.doc

发布:2017-03-26约7.89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阿南京市、盐城市2017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 历 史 试 卷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左传·定公四年》载:“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藩屏周。故周公相王室以尹天下,于周为睦。分鲁公以大路大旂,夏后氏之璜,封父之繁弱,殷民六族:条氏、徐氏、萧氏、索氏、长勺氏、尾勺氏,使帅其宗氏,辑其分族,将其类丑,以法则周公,用即命于周。”材料表明 A.宗族关系是维系分封制的纽带 B.周公成为天下的绝对大宗 C.智慧和品德是分封的重要依据 D.殷族获得与周族同等地位 2. 孔子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荀子提出“制天命而用之”,董仲舒倡导“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对三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儒家遵循“天命观” B.旨在神化君权 C.彼此存在继承关系 D.都属唯心主义 3. 明人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卷七载:“今各部之事,皆听命于阁下,所不待言,虽选曹(吏部)有员缺,亦送揭帖与阁,然后注选。此不知胡汪当国时有此事否。夫威权日盛,则谤议日积,谤议日积,则祸患日深。”这说明当时 A.六部停止了运行机制 B.内阁获得了官吏任免权 C.相权日益受阁权抑制 D.内阁权势日盛带来祸患 4. 清代官员尹会一在奏疏中说:“江南苏松两郡最为繁庶,而贫乏之民得以俯仰有资者,不在丝而在布。女子七八岁以上即能纺絮,十二三岁即能织布,一日之经营,尽足以供一人之用度而有余。”这表明当时江南地区 A.棉纺织业开始兴起 B.手工业领域出现了新的生产关系 C.自然经济加速解体 D.纺织业与商品经济发展相互促进 5. 清末爱国人士黄遵宪在给好友的信中写道,“新约规定,天旋地转”,“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人之”,“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信中的“新约” A.结束了清廷的闭关锁国政策 B.开始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 C.拓展了列强经济侵略的方式 D.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6. 民国初年,参议院公布的男女礼服分为中西两类,中式即长袍马褂。民间衣着更为自由,上海《申报》称:帝制取消后,“人士趋改洋服洋帽,其为数不知凡几”。由此可知民国初年 A.服饰文化颠覆了传统 B.崇洋媚外之风开始盛行 C.民众普遍接受西式服饰 D.服饰变革带有时代色彩 7. 1935年,国民政府先后决定对金融和重要的战略物资进行统制。1937年7月,国民政府决定立即对粮食、资源、交通、卫生机关等进行统制,随后在上海成立了四行总处,并由资源委员会主持沿海工厂的内迁。这一做法 A.主要源于国内的经济危机 B.首创了“战时经济体制” C.有效调配了国内战略资源 D.直接导致民族工业陷入困境 8.“阎锡山把指挥部设于岭口,与八路军总政委周恩来、副总司令彭德怀共商作战计划;国民党高桂滋、陈长捷军正面布阵迎敌,115师抓住友军制敌之机,奇袭板垣师团第21旅团。”此次战役 A.爆发于抗日战争相持阶段 B.是太原会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C.全民族抗战局面由此开始 D.粉碎日本迅速灭亡中国企图 9. 蒋介石认为中共某一军事举动“东可威胁京畿(指南京),西可威胁武汉,南可阻碍长江运输,在战略上对于国民政府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顾虑”。此军事举动 A.扭转了解放战争的态势 B.揭开了战略决战的序幕 C.解放了长江以北地区 D.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统治 10.1950年2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规定了在发生与第三国冲突时互助的义务。在理论上,条约规定中国有义务在全球范围内驰援苏联;而实际上,也意味着如果中国周边地区的潜在危机加剧,中国将得到苏联的安全保障。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保障了中苏双方的国家安全 B.实践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宣告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破产 D.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 11.漫画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右图是20世纪50年代《漫画》杂志的某一期封面,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农村棉花种植获得大丰收 ?? ? B.农业合作化取得丰硕成果 C.契合了当时的形势需要?? D.农业经济实现跨越发展 12.1985年5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贯彻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此次教育改革 A.实现了教育领域的拨乱反正 B.顺应了国内经济体制改革要求 C.贯彻了“科教兴国”的战略 D.形成了比较完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