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灵村发展蚕桑生态旅游前景分析与措施探讨.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孔灵村发展蚕桑生态旅游前景分析与措施探讨
摘要 对绩溪县孔灵行政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依托蚕桑丰富资源,发展蚕桑生态旅游的前景进行分析,总结发展桑产业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并就具体的发展思路、原则、途径、目标和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蚕桑产业;新农村建设;生态旅游;安徽绩溪;孔灵村
中图分类号 F3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08)13-0229-0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绩溪县临溪镇孔灵村列为首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栽桑养蚕历史悠久,养蚕户占95%以上,蚕桑产业成为该村的支柱产业,也是全县蚕桑第1大村。该村周边有绩溪正泰蚕种场和绩溪县蚕桑科技生态示范场,可以充分发挥特有的资源优势和现有的基础条件,进一步做强做活蚕桑产业。通过发展生态旅游来促进新农村建设,推动经济与文化并重发展,以缓解资源、环境和人口压力,提高蚕桑综合生产能力,增加村民收入,同时协调经济与生态的和谐关
系,使其纳入良性循环,并为游客提供新的旅游资源,实现农业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1孔灵村发展蚕桑生态旅游的前景分析
蚕桑产业本身除了有较好的经济效益以外,还具有较浓厚的蚕文化,是典型的绿色产业,具有生态功能。桑树树形剪伐具有一定的景观功能,桑果营养丰富,具有饮用、保健、休闲功能。养蚕期间城里人进村观赏蚕儿吃叶、吐丝、结茧,领略中国丝绸文化源远流长,可以带小孩去采叶喂蚕,体验“蚕宝宝”生长发育,起到劳动教育和科普功能。
1.1孔灵村有从事蚕种制造的蚕种场
孔灵村有近70年的发展历史,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蚕桑生产是该村的主导产业。绝大多数村民进场务工养蚕,掌握了丰富的养蚕技术,家家户户都栽桑养蚕,养蚕大户、专业户比比皆是。该村是全县蚕桑高新技术密集区,养蚕收入占家庭收入50%以上。农户蚕室宽敞,蚕具齐备,养蚕过程标准规范,可供旅游观光,具备蚕桑生态旅游的基础条件。发展蚕桑生态旅游及配套设施,能增加大量的就业机会,带动相关经济发展。
1.2旅游业是新农村建设的富民产业,有助于实现“绿色扶贫”
孔灵村位于省道215线、217线交汇处,地处绩溪西区开发附近,绩黄高速公路旁,开通公交,城乡连为一体,开发蚕桑生态旅游业,可以加强城乡互动。建设“桑博园”,在保护当地优质蚕桑自然资源的前提下,开发一系列蚕桑生产旅游产品和以茧丝绸为内涵的工艺产品,进而实现“绿色扶贫”。不仅受到游客欢迎,也拓宽了蚕农的就业致富渠道,有利于蚕农学习新技术、新方法,提高综合素质,从而达到生产发展、农民富裕、生态良好的“三赢”局面。可以参照浙江湖州清明节期间的“蚕花节”,举办适合本地的“蚕花旅游节”。
1.3发展蚕桑生态旅游业有利于传播蚕文化,促进文明乡风的形成
我国的蚕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渗透于古今农业、经济、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中国丝绸之路打通了中西文化交流,成为中国文化向外输出的桥梁,给生态旅游提供了必要的文化支撑。两者结合,既可为蚕文化的传播提供新途径,又可丰富生态旅游的文化内涵。孔灵村有新建的果桑园、桑基鱼塘和历史悠久的蚕种制造业,这为游客提供了休闲学习的场所。
1.4发展生态旅游有利于保护环境,形成整洁村容
桑叶和蚕粪是沼气的良好原料,配套实施沼气工程,能使栽桑养蚕步入生态良性循环,沼气提供无害化生物能源,为生态旅游平添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通过生态旅游对环境卫生及整洁景观的要求,可推动农村卫生条件的改善,有助于解决村庄环境脏、乱、差和道路硬化、河道净化、四旁绿化以及改水、改厕、改厨、改房等农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推动环境治理,改善养蚕所需的环境,从而推动村容的改变,有力的促进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村庄整体建设的发展。
1.5孔灵村有发展蚕桑业生态旅游的有利条件
(1)孔灵村蚕桑业生产历史悠久,有绩溪正泰蚕种总场,绩溪县蚕桑科技生态示范场,建有果桑、桑基鱼塘,蚕桑基础设施齐全。
(2)绩溪县有丝厂3个,绸厂2个,丝绵被加工厂2个,丝绸服装厂1个,形成茧丝绸一条龙生产体系,而孔灵村与县城毗邻,2路公交车可直达孔灵村。
(3)绩溪旅游景点多,有胡氏宗祠、尚书府、胡适故乡、湖村古村落、障山大峡谷、龙溪地隙、紫园等,龙溪地隙就位于孔灵村境内,孔灵村是到胡适故居必经之地。可将孔灵村蚕桑生态旅游纳入县域整体旅游线路之内,扩大
宣传、加强引导、吸引游客观光。
2孔灵村发展蚕桑生态旅游存在的主要问题
(1)目前尚处在起步阶段,缺乏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缺乏人力、物力、资金投入。目前国内蚕桑生态旅游起步慢、宣传力度不够,开发深度、广度不明,还没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