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第一章..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四节 中小学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三、《标准》的实施和意义 为了有效推动新一轮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教育部启动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项目”,其目标是要在全国范围内建设以《标准》为基础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考试和认证”体系。 第四节 中小学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一)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项目简介 1.总体目标: 从2004年起到2007年,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制定和完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套包括“培训、考核和认证”在内的完整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机制,并依托教师网络联盟和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实施,从而为尽快提高广大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与素质提供有力的支持。 第四节 中小学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一)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项目简介 2.具体目标: 制定《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培养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机构与制度。 依托教师网联和省市教育部门组织三级培训。 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并将这种能力作为任职资格条件。 建立全国性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考试体系 第四节 中小学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二)实施《标准》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1.有利于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 2.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3.指导和规范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思考与练习 1.谈谈你对教育技术AECT94定义的理解。 2.阐述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 3.阐述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有哪些? 4.简述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情况。 5.试述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信息化中的作用。 6.试述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 在建构主义的学习论中,学习是学习者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这就意味着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刺激,他要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与加工,主动地去建构信息的意义,而外部信息本身没有意义,意义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成的。 第二节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基础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建构主义教学实现的途径 1)支架式教学 2)抛锚式教学 3)随机进入式教学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育上的应用价值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重视教学中的师生、生生之间的社会性相互作用,为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协作学习,提供了理论基础。 第二节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基础 (四)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1.人本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 1)强调人的价值,重视人的意识所具有的主观性、选择能力和意愿。 2)学习是人的自我实现,是丰满人性的形成。 3)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必须受到尊重,任何正常的学习者都能自己教育自己。 4)人际关系是有效学习的重要条件,它在学与教的活动中创造了“接受”的气氛。 第二节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基础 (四)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2.代表人物:卡尔.罗杰斯 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意义 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原则,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焦点。 教师被看作是促进者角色,应具有高度的责任感。 教育的目标就是帮助学生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 第二节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基础 传播(Communication)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信息交流的社会现象,是由传播者运用适当的媒体,采用一定的形式向接受者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的一种社会活动。教育其实就是一种信息传播活动。 三、教育传播理论 第二节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基础 教育传播的要素 1.教育者 2.教育信息 3.受教育者 4.媒体和通道 5.传播环境 教育者 受教育者 教育信息 教育媒体 环境 效果 第二节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基础 (一) 系统、系统方法 (二) 系统方法的基本理论 图:教学系统与环境 机 构 层 次 管 理 层 次 教学层次 学习层次 社会大系统 社会大系统 第二节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基础 四、系统科学理论 (一)系统和系统方法 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方法是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方法,它侧重于系统的整体性分析,从组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中去发现系统的规律性,从而指明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一般步骤、程序和方法。 第二节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基础 (二)系统方法的基本理论 第二节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基础 信息论 控制论 系统论 第三节 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信息化 一、教育信息化的概念 二、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三、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信息化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