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尿液检查及肾脏功能实验室检查.ppt

发布:2015-09-14约7.97千字共9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尿液检查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陈淑贞 尿液来源: 血液经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及排泌所产生终末代谢产物。 尿液检验的目的 协助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和疗效判断 协助其他系统疾病的诊断:糖尿病、急性胰腺炎、黄疸鉴别、乳糜尿、多发性骨髓瘤等 用药的监护:抗生素、抗肿瘤药等 尿标本的收集 采用干燥清洁有盖的容器(最好为一次性的容器) 避免污染 容器应贴标签 送检量一般要求约10ml~50ml 及时送检 尿液标本的种类 5. 中段尿midstream urine 尿液标本的保存与防腐 1.冷藏refrigeration 2. 防腐antisepsis 甲苯:用于尿糖、尿蛋白检测 盐酸:17羟或17酮、VMA等 冰乙酸:醛固酮、5-HT 麝香草酚:结核杆菌检查 一.尿液性状检查 尿量 颜色 透明度 气味 酸碱度 比密 尿量(Urinary volume) 参考值:成人1000—2000ml/24h 临床意义: 1.多尿: 24h尿量超出2500ml 2.少尿:成人尿量低于400ml/24h或低于17 ml/h 肾前性:休克、创伤、严重脱水等 肾性:肾小球疾病、肾小管坏死、肾衰 肾后性:尿路梗阻 3.无尿:低于100ml/24h 尿液外观 颜色:正常新鲜尿液清澈透明。尿色因受食物、药物及尿量的影响可有较大变化,一般呈淡黄至深黄色。 病理性 1.血尿:肉眼血尿、镜下血尿 2.血红蛋白尿及肌红蛋白尿: 3.胆红素尿: 4.脓尿   5.乳糜尿 血尿(hematuria) 1.镜下血尿: 离心尿液,平均红细胞3个/HP,尿外观无血色者称为镜下血尿。 2.肉眼血尿: 出血量超过1ml/L的尿液,可呈淡红色或血样尿,称肉眼血尿。 临床意义 血尿可见于: 泌尿系统的炎症、结核、结石、肿瘤及出血性疾病等。如肾结核、肾肿瘤、肾或泌尿道结石、急性肾小球炎、膀胱炎、外伤、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过敏性疾病。 血红蛋白尿(hemoglobinurin) 肌红蛋白尿(myoglobinurin) 参考值: 尿隐血实验(–) 肌红蛋白定性实验(–) 临床意义: 11.血红蛋白尿见于严重的血管内溶血,如溶血性贫血、血型不合输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 2. 肌红蛋白尿 :肌细胞因各种原因发生坏死、破裂、可从尿中排出肌红蛋白.见于挤压综合征、缺血性肌坏死、先天性肌细胞磷酸化酶缺陷症等.正常人剧烈运动后也可偶见肌红蛋白尿。 脓尿(pyuria)和菌尿(bacteriuria) 参考值: 正常尿清澈,镜检白细胞平均低于5/HP 临床意义: 尿白细胞明显增多或细菌学检查阳性,提示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等泌尿系统感染性疾病。 乳糜尿(chyluria)和脂肪尿(lipiduria) 参考值: 正常尿清亮。 临床意义: 1. 乳糜尿及乳糜血尿:见于丝虫病、腹腔淋巴管结核、肿瘤压迫胸导管等导致泌尿系统淋巴管破裂,淋巴液溢入尿中。 2. 脂肪尿:见于脂肪挤压损伤、骨折、肾病综合征、肾小管变性等,致使脂肪小滴出现于血和尿中。 尿液气味 (源自尿中酯类及挥发性酸) 氨臭味:多见于膀胱炎或尿潴留 蒜臭味:有机磷酸酯类中毒者 烂苹果味: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 鼠臭味:苯丙酮酸尿 尿液酸碱度 参考值: pH约6.5,波动在4.5~8.0之间。 临床意义: 1. pH降低 :见于酸中毒。低钾性代谢性碱中毒排酸性尿为其特征之一。 2. pH 增高:见于碱中毒、尿潴留、具尿素酶细菌所致泌尿系统感染,肾小管性酸中毒可持续排出碱性尿。放置过久的尿,因尿素分解释放出氨可使尿变碱,应注意。 3.药物干预:用氯化铵酸化尿液,用碳酸氢钠碱 化尿液 尿液比重(specific gravity.SG) 参考值: 成人在1.015~1.025间,晨尿一般大于1.020 临床意义: 1.增高: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综合征、出血热少尿期、失水等肾血流灌注不足。 2. 降低:见于大量饮水,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综合征出血热多尿期,尿崩症、肾衰竭等影响尿浓缩功能的病症。若持续固定在 1.010左右,提示肾实质严重损害。 二.尿液化学检查 尿蛋白检测 尿糖检测 尿酮体检测 尿胆红素和尿胆原 尿蛋白检测 参考值: 尿蛋白定性实验阴性(—) 尿蛋白定量实验: 0~80mg/24小时尿 尿蛋白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