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国现代文学史考试复习资料.doc

发布:2018-05-09约1.66万字共1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导言 从晚清开始,中国文学现代化发生期的观念变革,首功归诸梁启超。 梁启超:揭起“诗界革命”的旗帜,是以诗评家身份出现,倡导“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等变革观念【他重在理论倡导】。 真正以诗人面目倡言诗界革命的是:黄遵宪(他主张用俗话作诗——所谓“我手写我口”)【重创作实践】。 第一章 五四文学革命 一、五四文学革命——中国现代文学革命的开端 1、时间:1917年5月4日 2、直接背景和动力:五四新文化运动 3、主要阵地:以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 4、主要目标和任务:“三反”、“三提倡” A、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 B、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C、反对专制迷信,提倡民主与科学 5、兴起:1917年1月,《新青年》刊出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从“八事”入手注重形式方面的改革。 高潮:2月,《新青年》发表了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明确提出三大主义,从此文学革命就正式展开了。 发展:(得到了钱学同、刘半农等人的响应) A、得到了一些志同道合的其他先驱者的响应,钱玄同最早表示“绝对赞同”;刘半农发表了《我之文学改良观》。 B、文坛上的“双簧戏”(钱玄同化名王敬轩,仿照旧文人的口吻,汇集反对新文学与白话文的种种观点与言论,写成一封致《新青年》的信;刘半农根据王敬轩的信逐一辩斥。此举引起了广泛的社会注意,扩大了新文学的影响,新文学摆出了与旧文学对峙的主战姿态)。 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与《平民文学》,从人道主义出发,对运动做出指导。 6、主要实绩:1918年5月,鲁迅发表他的第一篇百话短篇小说《狂人日记》(《新青年》4卷5号) 二、20年代最有名的三次文学论争: 1、对以林纾为代表的“国粹派”的批判; 2、对以梅光迪等人为代表的“学衡派”的批判;(1922年) 3、对以章士钊为代表的“甲寅派”的批判。 (知识点:吴宓、胡先骕都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立场写了《论新文化运动》、《评尝试集》【《尝试集》出自胡适】 胡适和李大钊引起了新文学内部的“问题与主义之争”。) 三、新文学社团流派 (一)文学研究会: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专门性的文学社团,1921年月1月4日在北京成立。发起人有沈雁冰、郑振铎、周作人、叶绍钧、王统照、许地山等12人。(存在11年) 1、成立宗旨: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 2、会刊:革新后的《小说月报》; 3、文学主张 :“为人生而艺术”; 4、创作方法:写实主义 ; (二)创造社:成立于1921年7月1日。发起人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他郑伯奇、田汉、张资平、穆木天等7人,当时都是留日学生。们先后出版有《创造季刊》等。 创造社大体可分为前后两期,以1925年“五卅”为分界线。前期创造社的文学主张是 “为艺术而艺术”。文艺思想和创作倾向是以浪漫主义为旗帜的。后期创造社的主要成员开始倡导革命文学,思想明显“左倾 ”。 (三)语丝社:由孙伏园等人发起,1924年11月成立于北京,以创办《语丝》周刊而得名。《语丝》的主要撰稿者有鲁迅、周作人、林语堂。 由于《语丝》同仁及所有撰稿人共同努力,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形成一个“语丝派”;“语丝派”创造了具有一定特色的“语丝文体”。 语丝文体:是以文艺性短评和随笔体散文为主要形式;立论犀利,思想缜密,措词辛辣,形象生动;写作时,“无所顾忌,任意而谈,”不拘体裁,浑洒自如,寓讽刺于诙谐之中,有丰富的幽默感,而泼辣、幽默是它的总的艺术特征。 (四)浅草社:成立于1922年,主要成员冯至等人。被鲁迅称为“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 。 (五)新月社: 1、1923年在北京成立 2、主要成员: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胡适等英美留学生 3、刊物有《晨报副刊》、《新月》月刊、《诗刊》季刊 4、受西方唯美主义思潮影响,崇尚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闻一多),倡导新格律诗 (六)湖畔诗社: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真正做情诗的社团 第二章20年代小说(一) 一、问题小说:以小说的形式反映当时严重的社会问题,如婚姻问题、儿童问题、劳工问题、社会习俗等方方面面的问题。 代表作家与作品:冰心的《两个家庭》和《超人》、卢隐的《海滨故人》和《或人的悲哀》、叶绍钧的《隔膜》和《遗腹子》、王统照的《沉思》、《湖畔儿语》和《山雨》与许地山的《革命鸟》和《商人妇》 二、乡土小说:20世纪20年代以故乡农村生活为题材,着力于风土人情的描绘,有浓郁的地方色彩的小说。 代表作家:许杰、许钦文、鲁彦等,鲁迅是乡土小说的先行者。鲁彦的《黄金》堪称代表作。 影响:乡土小说推动了农村题材大量进入现代小说领域,拓宽了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