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力发电厂教材.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章
1.凝汽式发电厂热经济性评价方法
基于热力学第一定律的热量法(即有效利用的热量与供给的热量之比)
基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㶲方法(即有效利用的可用能与供给的可用能之比)
2.凝汽式发电厂热经济性指标计算
(1)汽耗(或功率)和气耗率计算
(2)热耗量和热耗率计算
(3)全厂热效率计算
(4)煤耗(标准煤)计算
(5)锅炉热负荷及管道效率计算
第二章
1.提高蒸汽初参数与机组容量的关系
大容量机组 初参数↑,i↑
小容量机组 初参数↑,i↓ 高参数必须是大容量
若小容量机组采用高参数,汽轮机相对内效率显著降低,会超过理想循环热效率的提高,导致汽轮机的绝对内效率降低; 对于大容量机组,由于进汽量很大,采用高参数时相对内效率降低得较少,低于理想循环热效率的提高,使绝对内效率提高。
2.提高机组初参数的限制
提高初温的限制:受金属材料性能限制
提高初压的限制:受蒸汽膨胀终了时湿度的限制
提高初温初压:受电厂钢材消耗和总投资的限制
3.最佳真空的定义(图)
在Dc、twi 一定的条件下,增大Gc使汽轮机输出功率增加,同时输送冷却水的循环水泵的耗功也随之增加,当输出净功率为最大时,所对应的真空为凝汽器最佳真空。
4.冷却系统供水方式和空冷凝汽器类型
热力发电厂的供水有直流供水、循环供水和将这两种方式结合起来的混合供水。
空冷凝汽器系统有直接空冷和间接空冷两大类。间接空冷又分为混合式凝汽器、表面式冷却器 。
5.给水回热的定义与目的
给水回热: 从汽轮机的中间级抽出部分蒸汽用以加热给水,以提高给水温度。
目的:提高工质吸热过程的平均温度,并减少冷源损失,以提高循环的热效率。
6.回热过程三个主要参数对热经济性的影响(图)
多级回热给水总焓值(温升)在各加热器间的分配
锅炉给水温度;
回热加热级数
7.再热循环的定义和目的
将汽轮机高压缸排汽(部分),送到锅炉的再热器中加热,提高温度后,又引回汽轮机中继续膨胀作功。
目的:提高进入中低压缸蒸汽温度,降低排汽湿度。
8.再热循环削弱回热效果的原因
再热后面的回热抽汽温度和焓值↑,回热抽汽量↓,回热汽流做功↓,若总做功量不变,凝汽流做功↑,Ar ↓ ,(并且同时冷源损失↑,也削弱了回热)。
9.最佳再热参数(压力)的选择(图)
再热前压力 prh.i=(0.2~0.3)p0
再热前有回热抽汽,prh.i=(0.2~0.22)p0
再热前无回热抽汽,prh.i=(0.22~0.3)p0
10.再热方法(图)
烟气再热:利用锅炉中的烟气来再次提高高压缸排汽过热度的方法。优点:再热蒸汽可加热到600—650℃甚至更高,机组热经济性相对提高 6 % —8 % 。
蒸汽再热:用新蒸汽(高压抽汽与新汽配合)加热再热蒸汽的方法。
第四章
1.回热加热器的类型
表面式通过换热面进行换热
混合式汽水直接接触换热
2.混合式加热器的特点
由于汽水直接接触传热,其端差为零,能将水加热到加热蒸汽压力下所对应的饱和温度,热经济性高于有端差的表面是加热器且便于汇集汽水。混合式加热器缺点:级后都必须配置水泵,使系统复杂,可靠性低。
3.表面式加热器的特点(立式,卧式)
表面式加热器的优点是只有给水泵和凝结水泵,系统较简单、运行安全可靠以及系统投资等方面都优于混合式加热器。缺点是有端差热经济性低并有热疏水回收利用问题。
4.表面式加热器的结构特点
5.蒸汽冷却器与疏水冷却器的作用
蒸汽冷却器:可提高该级加热器出口水温,使整个吸热过程平均温度增高,消弱了过热度提高使放热过程平均温度增加的不利影响,从而减小了该加热器内换热温差和㶲损提高了经济性。
疏水冷却器作用:因级利用了自身部分疏水热量,疏水温度降低减少了对低压抽气的排挤,热经济性有所改善。输水泵因完全避免了对低压抽气的排挤,同时还预热了进入高一级加热器的水流,使高压抽汽有些减少,故热经济性最高。
6.加热器疏水方式及各自特点(图)
疏水逐级自流:经济性最差系统简单可靠,投资小,维护工作量小,应用于所有的高加和绝大多数的低加。
疏水泵:经济性仅次于混合式加热器,系统复杂,耗厂用电,易汽蚀,可靠性低,应用于末(几)级低压加热器采用。
7.表面式加热器的端差定义(图)
出口端差(上端差):加热器汽侧压力下的饱和水温与出口水温之差
入口端差(下端差):加装疏水冷却器(段)后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