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诊疗学》教学大纲.pdf
一、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疼痛诊疗学
代码:
属性:理论课
性质:必修课
类型:专业核心课
学时:总44学时,其中讲课32学时、见习12学时
适合专业:麻醉学专业(五年制本科)
考核方式:考试
开课学期:第六学期
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疼痛诊疗学》是麻醉学专业普通本科教育的主干
课程之一,是麻醉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和阐述疼痛及疼痛性疾病的诊断
与治疗的学科。随着医学的发展,疼痛的诊断、治疗技术亦取得了重要的发展。
作为麻醉学专业的基础教材,突出临床疼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重点阐述疼痛的
药物治疗、疼痛的神经阻滞与局部注射治疗和微创介入手术治疗、头面部疼痛、
颈肩腰腿疼痛、风湿性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癌性疼痛、手术后疼痛和分娩镇
痛。为麻醉学专业学生进入临床工作,为患者解除痛苦打下一定的基础。
混合式教学等。
在教学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运用课堂讲授、PBL、演示、自学辅导等多种
方法,充分调动教与学两个方面积极性,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1)课堂讲授
①对“掌握”的内容,教师应讲深、讲透,学生应深入领会其基本知识或基
本理论,以便运用于临床实践。
②对“熟悉”的内容,教师应重点讲解,学生应在全面理解其内容的基础上
抓住重点。
③对“了解”的内容,教师可做概括性讲解,使学生有一般的认识。
(2)临床见习
固定专人带教,要有带教实施方案。教师要结合具体病例讲解示教。采取提
问、讨论和学生亲自操作、练习相结合,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诊断思维能力。更
多地运用启发式和讨论式(如PBL、CBL、TBL等)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学
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
信息管理、沟通交流能力。
PBL教学法:“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problem-basedlearning)”的教
学方法,是以病历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向导的小组
讨论式教学法。
CBL教学法: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其教学过程为,由教师提出典型病
例并进行解剖分析,而后组织学生围绕病例和问题进行集中讨论,引导学生理解
和掌握理论知识。
TBL教学法:是以团队学习为特色的一种教学方法。授课前,授课教师要在
上课前1周将学生按不同条件分组,每组5-7人,并发放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资料
及预习提纲。每次课由个人测验、小组测验、集体讨论3个基本部分组成。
(一)过程性考核(40%):考勤成绩10%+阶段考核20%+见习10%。过程性考
核低于60分者,不得参加终结性考核。
(二)终结性考核(60%):采用闭卷考试。终结性考核的卷面成绩如低于40
分,课程总成绩计不及格。
(三)成绩构成:过程性考核40%+终结性考核60%。
了解疼痛诊疗的发展史,掌握疼痛的定义及机制,疼痛的诊断学及药物治疗,
疼痛的神经组织治疗及高阶微创介入治疗,以及各类疼痛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及治
疗。为毕业后从事疼痛诊疗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通过学习,从生理学、诊断学、药理学及影像学等多学科的角度理解疼痛的
发生发展及诊断治疗。为今后进一步自主学习和深入探索常见性疾病的治疗,以
及顽固性疼痛的诊疗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他们在掌握
教学内容的同时了解疼痛学学科的前沿。
(三)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医德和医学奉献精神。
2、培养学生浓厚的医学兴趣和上进心
3、培养学生具有精湛的医疗技术水平。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
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具有从事临床医疗工作的基本素质和技能。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人文关怀、热爱生命,以及崇高的职业道德观和
献身医学事业的精神。学生能够意识到自己专业知识的局限性,注重相互合作和
学习,树立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观念,认识到持续自我完善的重要性,不断追
求卓越。
本大纲供五年制麻醉学专业教学使用。疼痛诊疗学教学总课时44学时,其中
课堂讲授32学时,示教12学时。
课内学时课外学时
自课
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