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喜读《如东县志》(重修本).pdf

发布:2017-06-24约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如 日东升 如东县志办供稿 喜读 《如东县志》 (重修本) ◎吴福林 《如东县志》 (重修本 ) (简称 《如志》)读之 ,甚喜,我看到了编纂者的努力和功 力。地方志,究其实质,乃资料书,其价值在于资料的翔实珍贵与否。资料是否翔实、源头 是否清晰、过程是否清楚、结果是否明白是地方志的资料生命所在。 就志书内容而言,无论是从旧志传统来看,抑或是从用志考察,重在地、人、物、事四 个方面,可谓志之内脏。古人云: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本文据笔者从事地方志工作、 阅读使用地方志书的体会,借古语略抒读后之一些感慨。 人杰 “地灵” 学校、企业、机关等等。这些内容,乡人 自然清楚不 过 ,乃至闭眼即至。因此,亦易忽视。然而,随着岁 修 士 地方志姓 “地”,先谈 “地”字。应该承认,不 月流逝, “地”会变迁,便生模糊,甚至消失,便产 I 研 同地方的地气迥异。一地的地气,决定了一地的人、 生问题 。 究 物、经济等等的特色,而各地 的地气不同,特色也各 笔者在地方志工作中有两件事感触极深。 自形成。志书应该重视记 “地”,记好 “地”。 一 是云南明朝南京移民前来寻根,报 出南京地名 要说明的是,此 “地”,广义言之,可以涵盖志 柳树湾,地方志却无载,后在一方碑文上找到此地名, 书之所有地情。这里所言,乃指一地之山川、街道、 只能知道大概方位,具体在何处只能成谜。这是600 江 反 余前之事,柳树湾大概亦为当时的平民区乃至贫民 叶” “未知所据”。据近人考证 ,又据 “1975年 地 区。因而忽略失载,造成后人寻根的遗恨。 底 ,岔南公社社员在挖丰产沟时,从地下挖 出古代 二是笔者在撰文时曾发现,民国十二年 (1923) 卤井井砖和煎盐盘铁 ,经考证,时间不晚于宋初, 方 堇1先驱沈泽民 (沈雁冰即茅盾的弟弟)被 中共党组 足可证 明岔河在宋初前 已是一个煮海为盐之地。明 志 织 上海派来南京,从事地下工作,开展南京地区党 嘉靖 《两淮盐法志》马唐场 图标有 岔‘河庙 ’可知 团;设。其掩护身份,是到南京建邺大学任教。此建 明代岔河仍属马唐场西境。” 邺:学在南京何处?又是何等样的大学?……遍查志 现存的详载,消失的备载,有疑者考辨,如此志 书 以及民国史籍 ,毫无踪影。时间方隔9O余年,便 书,今人读之全貌 了然,后人查之有迹可循,做学问 成j案。 者亦可进一步深究。此志书者,诚然信史哉! 带着如此感触来读 《如志》,便发觉志书资料之 详 , 颇有特点。 “人杰”地灵 首先,宏观展示 “地灵”,乃为如东发展之根 基 志书详记如东成陆、地质、地貌、土壤、植被、 俗云: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再谈 “人”。 气 、 水系、水文诸 自然环境 ,拥有土地 、生物、 笔者在读志用志时,亦碰到两件事。 水 、气象、滩涂、矿产、潮汐、沙港等多方面宝贵资 一 是很长一段历史时期,许多文人把清初大画家 源 .读后即使如不甚 了解如东的笔者亦知如东确为 龚贤和扫叶僧混为一谈,认作一人,南京清凉 山扫叶 “ . 方福地”矣。有此地利,方有如东的发展。 楼甚至悬挂扫叶僧人画像,并认为是龚贤 “自写小 其次,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地揭示 “地”貌。如 照”。其实,不但有诗证文证此乃两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