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政府运作的基本原则 - 南一书局.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4課 政府運作的基本原則 壹、權責相符與效能政府 貳、法治原則與依法行政 壹、權責相符與效能政府 一、責任政治的意義 二、達成責任政治的方式 三、政府績效評估 一、責任政治的意義 (一)責任政治和民意政治、政黨政治及法治政治有密切的關係。 1.「民意政治」是指政治作為須依據人民的意思 行之。 2.「政黨政治」是指代表不同民意的政黨中,贏 得選舉的便成為執政黨,反之則為在野黨。前 者受後者監督制衡,後者也有機會在下次選舉 時成為執政黨。 3.「法治政治」是指政府的一切施政作為 必須依法而行。 4.「責任政治」是指當政府之行政行為未 能依據民意或是不依法而行時,政府必 須負責任,是政府運作的一個重要原則。 (二)權責相符: 1.行政機關的「權力」與「責任」要相符。 2.行政機關須負的責任包括政治責任、行 政責任和法律責任三部分─ (1)政治責任主要是針對政治決策者。 (2)行政責任則主要是針對政策執行者。 (3)不論是政策的決策者或執行者,若其 行政行為違法,就須負起法律責任。 二、達成責任政治的方式 (一)行政監督。 (二)政治監督。 (三)司法監督。 (四)媒體監督。 (一)行政監督: 1.指行政機關內部應該有的一套監督機制 ,使組織中的權力和責任界定清楚。 2.組織內部應有紀律,並做有效的管理監 督。 (二)政治監督: 1.在行政部門之外,發展一套監督機制,最常見 的是立法監督。 2.由立法機關對行政機關進行預算審查,或針對 行政機關違法之事宜,進行調查等。 3.允許人民或某些團體代表,在行政過程中的參 與。 4.行政資訊公開,讓民眾對於行政機關的施政作 南為具有監督的作用。 (三)司法監督: 1.人民可在行政人員之行政作為違法時, 尋求司法救濟。 2.司法機關有行政命令是否違憲之審查權。 (四)媒體監督: 1.媒體又被稱為「第四權」,可舉發行政 機關或人員的違法失職。 2.美國的「水門案」即為一例。 三、政府績效評估 (一)績效評估的意義。 (二)績效評估的用意。 (三)績效評估的作法。 (四)績效評估的類型。 (五)績效評估的落實。 (一)績效評估的意義: 1.由彼得杜拉克(Peter F.Drucker)所提 出。 2.原為企業界所用,以協助組織制定未來 的發展策略等。 3.隨著政府再造,此種觀念被用來評鑑某 一特定時間內政府機關的表現,並提供 公務人員工作回饋的資訊,以提升公務 機關的行政績效。 (二)績效評估的用意: 1.在政府的運作上加入成本效益的考量, 使政府消除不必要的浪費,增進效能。 2.也可以作為一種誘因機制,給予公務人 員適當的獎懲。 (三)績效評估的作法: 1.針對行政機關設定目標。 2.注意各階層公務人員在目標設定、檢討 、執行環節上的參與。 3.行政部門的管理階層必須定期告訴各級 公務人員,目標執行的情形,並對各公 務人員所完成之目標進行績效評估。 (四)績效評估的類型: 1.個人績效評估。 說明1 2.組織績效評估。 說明2 3.政策績效評估。 說明3 (五)績效評估的落實: 1.領導階層的支持和員工部屬的參與。 2.和獎懲制度相互配合。 貳、法治原則與依法行政 一、法治原則 (一)意義: 1.法治原則的英文是「rule of law」,有人將其翻譯為 「法治國」。 2.「政府要守法」,或可稱之為以「法」來治理國家。 3.國家將一定的自由分配給人民,並只有在法律規定的 條件下,才能夠干涉人民的自由,強調「國家的行為 須受法的拘束」,即具有「合法性」。 (二)落實: 1.國家權力的運作應遵守分權的理念,各機關間 可互相監督、制衡。 2.立法機關制定的法律不可以牴觸憲法,行政權 、司法權亦須受法律的節制。 3.注意法律本身的內涵原則,法本身必須具有實 質妥當性、符合公平正義的理念,並確保法的 安定性與明確性。 二、依法行政 (一)依法行政的意義: 1.法治國家成立的最基本要素是「依法行政 (rule by law)」。 2.行政機關的一切施政作為必須以法為依據 ,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