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绘本创作浅析.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儿童绘本创作浅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儿童读物插图越来越重视,随着“插图阅读”时代的到来,也使儿童绘本迎来“鼎盛时刻”。儿童绘本作为插画艺术中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散发着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儿童绘本可以为家长与孩子间搭起一座桥梁,给孩子们创造一个美妙绝伦的世界,使孩子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孩子的审美、专注度等。正因为儿童插画是一个迷人的、求新求变的艺术领域,所以受到创作者和阅读者的青睐
本文根据儿童插画资料及相关文献研究,从构图选择、色彩运用、造型设计和故事脚本四个方面,展开对儿童绘本的艺术特征和创作要素的浅析
“童心”的构图
艺术大师丰子恺说过,孩子是最不能闲的一类人,他们是最喜欢让自己忙碌起来的,他们喜欢在游戏中寻找乐趣,在插画中寻找趣味。在艺术活动中儿童有自己独特的审美感受和审美情趣,这就是所谓的“童心”。在艺术欣赏中,成人们认为美好的事物,也许在孩子们那里并不能引起他们对事物浓厚的兴趣,因为孩子的审美不同于成人,是非艺术水平上的审美
构图是幅画的骨骼和结构,对一幅作品的好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儿童插画创作中,现代的基本构图形式有三角形、环形、S形、横向型、纵向型、放射形、对角线、十字线等等。在《小羊罗素睡不着》(图1)这套绘本中,每一幅画面的构图都新颖有趣,无论是扉页、蝴蝶页、标题页还是版权页,大胆的构图都让人挪不开眼睛,构图与其中每个角色造型有机结合,不但打破了单调、呆板的状态,而且使画面构成了很强的视觉流程引导,看得出是费思安排的结果,不知不觉把孩子的视觉焦点引到主人公身上,并引导出画面的情节重点,吸引孩子们一页又一页地阅读下去,在不知不觉中就阅读完了本书
除了以上提到的这些常用的现代构图形式手法以外,中国传统的形式法则也仍然是画家们创作时所采取的一些构图方式,例如“惨淡经营”、“托不动之目有所极,故所见不周”、“景随人移”等典型的构图形式。当然,有机结合传统绘画构图的形式法则与现代设计视觉语言的表现形式,也是现代很多插画家们会选择的构图手法,创作出的画面构图灵活多变、打破思维定律和视觉习惯
“童真”的色彩
在儿童绘画作品中,我们不难发现孩子对强烈的纯色、原色的喜爱。童真年代对色彩特别地“挑剔”,因为色彩是艺术创作中表达情感、渲染气氛的重要手段之一,不容小觑。但与其他艺术创作不同的是,儿童绘本的创作有其特殊之处。因为儿童的感知和思维都比成年人更具象,色彩为他们所要辨识的对象提供重要依据。儿童可以凭借色彩来确认看到的对象。例如,李欧
孩子对色彩的认识比成人要纯粹,红色就是红色,蓝色就是蓝色,黄色就是黄色,不存在冷暖和明暗的区别,鲜明的色彩也比灰色系列的色彩更容易引起儿童的注意。也许在成人眼里,色彩对婴儿的影响并不大,其实在孩子出生后不久,大约在4个月左右,便对颜色已出现了最初的颜色视觉,开始能辨别彩色与非彩色。例如,选择两本儿童绘本,一本色彩鲜艳,一本以黑色和白色为主色调,很明显,孩子会选择那本色彩鲜艳的。在孩子3岁左右,便开始对线条、形状、色彩等符号有自己的感受和审美,并且次序感也变得很强。例如,这个时期的孩子喜欢把同样颜色、同样形状的玩具归类在起
在儿童绘本中,色彩本身就具有讲故事的功能,比如孩子们看到绿油油的小草、黄灿灿的小花都是欣喜若狂的,对于孩子来说,色彩的吸引力在一定程度上高于形象的本身。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儿童绘本都一定要用最鲜艳、纯度最高的颜色,孩子对色调是十分敏感的,不同的故事情节运用不同的色彩搭配,一本色彩好的图画书应使人更快地融入情境,并获得美的感受
“童趣”的造型
所有的艺术作品都必须具有情趣,一切艺术作品要靠情趣来打动人心。童趣是儿童绘本等作品中的个重要特点。在表达童趣时,插画家不能以自己的情趣来代替儿童的情趣。鲁迅先生在《看图识字》中提到“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况,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所以给儿童看的图书就必须十分谨慎,做起来也十分繁难。”儿童情趣,就是要站在儿童的视角看世界,创造一个属于他们的世界
在儿童绘本中,角色变形的表现形式是其最独特和最重要的,而对儿童绘本的故事描述的角色定位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儿童来说,多变和夸张的形象,不仅能凸显人物的表现力,更能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孩子也更能轻易地进入到故事情境中,随着儿童绘本中角色的喜怒哀乐,一会儿哭,
会儿笑
在儿童插画的角色造型中,基本要遵循两个原则:一.简而不空的简化原则。就像迪斯尼角色造型教程中,几乎所有的角色都是从个圆形开始的,我们可以将这个圆圈变成可爱的大眼睛,圆滚滚的大脑袋,或者还可以变成怪兽的大嘴巴等。在审美情趣上我们要尽可能地接近孩子,孩子发现自己能驾驭,便会在毫无压力的情况下通过简洁的图形,学会自己阅读、自己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