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年金的方案的设计全攻略.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企业年金的方案的设计全攻略
作为一种补充养老保险,企业年金是三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第二层次(第一层次为基本养老保险,第三层次为个人储蓄养老保险)。在政府看来,它有利于缓解老年人养老问题,因而通常对企业年金采取税前以成本列支等税收优惠政策;在员工眼中,它为自己退休后的生活做了预防性储蓄安排,从而受到欢迎。那么,对于企业而言,企业年金意味着什么?又该如何来做?
企业年金是指在政府强制实施的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之外,企业根据自身的经济实力和经营状况,自行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其目的是为了提高本企业职工退休后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
企业年金从短期来看,使企业增加了人工成本;但是,从长期来看,企业年金制度的实施,可以解决职工退休后养老问题的后顾之忧,使得他们在退休前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加之企业年金的分配也同样体现业绩差异,可以向技术骨干和高管人员适度倾斜,这样就会对在职员工产生一定的激励作用,从而使企业的收益有所提高。可见,年金对企业而言,并非仅仅是负担,而是会带来一定收益的投资。当收益大于成本的时候,企业就会实施年金计划。这也从另一角度说明了,企业年金是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一种手段和工具。
人力资源部,应扮演何种角色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管理企业年金计划,主要应扮演好两个角色:
●企业年金计划设计参与者
人力资源部门应参与企业年金计划的设计过程,包括考虑企业年金计划在人力资源战略中的定位;如何发挥企业年金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以及企业年金的具体方案选择,如企业年金的模式选择、企业年金的领取与支付、为优秀员工提供差别计划等。
●企业年金理事会管理参与者
企业年金理事会的办事机构就设在人力资源部门;企业年金设计、委托代理和投资咨询业务人员和专家的岗位也设立在人力资源部门。所以,人力资源部门不仅参与企业年金计划的设计,而且参与其组织与管理。
事实上,人力资源部门在企业年金的设计、组织和实施中担任的都是主角。而延期分配方案、企业年金的设计和信息分享机制的建立,都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对企业文化及发展战略的理解,这就要求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人员改进自身知识结构,掌握心理学、管理学、人际关系学、养老保障、市场投资等相关的各专业知识,才能在企业年金计划的设计和管理过程中做到游刃有余。
制定企业年金,该走好哪几步
通常情况下,企业可根据自身的目标(吸引、留住或激励员工),在专家的指导下,在政府有关企业年金、社会保险和财税政策框架内,自主决定企业年金的实施方案。企业年金方案涉及企业年金从设计到运行方方面面的事情,但总体上,大致可以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参见图1:
第一步,确定目标。
在此阶段,企业需要做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分析是否应该建立。如果企业目前的经济状况堪忧,或者工资奖金已经满足员工的需求,无需额外的福利激励,企业可以选择暂时不建立企业年金。反之,则可以考虑建立企业年金。
(二)了解国家相关政策。具体包括:本地区基本养老保险政策,本地区企业年金的实施办法和税收政策等。因为地方政府出台的企业年金实施办法是最直接的指导文件;而有关企业年金税收优惠的具体规定,包括个人缴费和企业缴费两个部分的各自的免税额度以及企业年金列支渠道、科目、记账办法的规定,也是必须掌握的。
(三)企业经济状况和员工薪酬福利状况评估。
(四)确定建立的基本目标。在决定建立企业年金后,企业应大致确定企业年金的总体缴费水平。确保年金与其他薪酬福利项目的衔接,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年金的激励作用。
第二步,确定方案的核心内容。
企业年金计划的核心内容包括:
(一)企业年金计划模式选择。目前有三种模式可供选择,缴费确定型(员工退休后的年金待遇水平不事先确定,而是根据员工和企业的缴费以及投资收益来确定)、待遇确定型(待遇事先确定,但是缴费比例和多少事先不确定,根据需要随时调整以确保目标待遇的实现)和混合型(部分缴费确定型,部分待遇确定型)。
(二)企业缴费在不同员工之间的分配。企业建立企业年金的目标之一是激励员工,因此需要确定在不同层级、不同特征的员工之间,合理分配总的缴费资金的原则和方法,以便达到最大的团体激励效应。确定企业年金在不同员工间的分配,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如员工技术等级、职位高低、工作业绩、司龄等等,这些需要企业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合适的供款系数。
(三)企业年金计划的管理。可以选择理事会模式或信托模式。理事会模式是由企业委托年金理事会管理企业年金,这种方式适合于大型企业。信托模式是一种市场化的运作模式(见图2),是一种人力资源外包的方式。企业制定年金计划的总目标,然后将具体事务委托给一个受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