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实效性策`略探索.doc

发布:2017-06-04约2.91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实效性策略探索   初中思想品德课,旨在以提高实效性为目标,并以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为原则,通过让学生参与活动,感悟思考从而把一些新的理念迁移到学生的内心中并转化为学生的实际行动 思想品德实效性教学策略随着时代的改革,如今的学生接触的信息渠道广,知识面丰富,针对这些特点,新课标下的思想品德教材在功能、内容和呈现上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同时提出挑战的是如何在此大变革下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效性 一、分析并灵活地驾驭教材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材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很多都可以通过自读,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等方式进行学习。但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和班级,对于每一节课的内容的授课可以做出不同的调整,从而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 比如,“迎接青春”第二课的教学,根据新课改、教材分析以及学生年龄特点,教学活动把引导“男女生正确交往”作为重点来进行。在中学时代如何建立正常自然的异性同学关系是一个极为敏感的问题。面对中学生的“早恋”现象,如果采取堵截、生梗批评的方式,教育效果会适得其反。为此,在全班学生中开展“少男少女课堂”大讨论,不给学生条条框框的约束,让学生各抒己见,讨论中,大家畅所欲言,公开坦诚把平时不愿说,不敢说的话如实谈出来,在交流中甄别是非,达成共识,最后明确了同学间应怎样交往,什么是真正的友谊,好男孩、好女孩的标准。从同学的表情与气氛可以看出,同学们对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方式很感兴趣,不久以后,异性交往就会自然、适度了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性 曾经有人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情景开始的,如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在学生认知的水平上,善于设计一些富于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维。比如,在讲到有效遗嘱时,教师举出实例:一位老人的儿女不赡养老人将老人抛弃,邻居看老人可怜就照顾起了老人。老人感激邻居就立下遗嘱将自己的积蓄和房产都留给邻居,儿女听到后就将邻居告上法庭。此时,教师提出问题:“法院该如何判决?”学生积极回答,经讨论后都认为应该判给邻居,他们的回答倒都是围绕遗嘱的知识回答的。但这时,教师却告诉他们法院却不是以遗嘱的方式判给邻居的,以此点燃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都积极地发言,进行深入理解。这时要给他们留出一定的余地让学校去思考,从而调动他们回答问题思考问题的积极性 三、创新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教学中的几个方法 1.创建师生和谐的氛围 在教学中要与学生形成良好的和谐的师生关系,要爱护照顾学生,与学生心灵相通,学生才会爱戴老师尊重老师;与学生形成个和谐的爱的课堂,学生才会乐于用心得学习,才会得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2.营造探究性课堂 教师要精心备课,组织积极生动的教学活动、适当的教学情景,这些在学生对知识的把握,品德的认识,陶冶情操,各种能力的发展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如在思想品德课中进行一些探究:在讲如在思想品德课中进行一些探究:在讲“子女的义务”这一节时,笔者选用了家喻户晓的两则广告,一则广告的意思是:一位十分渴望儿女归来一起吃顿团圆饭,母亲频频接到儿女不回家吃饭的电话,老母亲倍感失落;一则广告是过春节,儿女都买好上等的礼品送给老父母,高兴的老人合不拢嘴。通过创设这样的情景,引导学生总结出:作为子女我们有赡养孝敬老人的义务,无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使用这样的教学,既能使学生学到课本知识,又能使学生明白道理,懂得人情,能够更好的将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融为一体 3.进行开放式教学,并组织有效的实践活动 当代的中学生自我意识和社会参与意识很强,单调的课堂教学很难使苦涩的理论进入到他们的内心深处,他们渴望社会参与,深入社会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根据这些特点教师要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使教材适合于社会实践活动。作为教师来说,要尽可能给学生机会让他们去社会中实践,体验。比如,讲初三思想品德课《我国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时,可先让学生去观察了解我们周围的环境状况如何?再提出针对这种状况该怎么去解决这些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分成小组去校外调查,询问并搜集资料。这让学生学会了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让学生养成了创新意识,并使教学在和谐的气氛中进行,让学生在实践和体验生活中使道德思想和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和升华 在教学方法上,思想品德综合实践活动倡导学生的自主实践性。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常常突出强调教师的作用,以教师的知识传授和教学思路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和参与地位。而在新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可以根据自己的志趣自主选择课题,自觉参与。活动课的过程,也是学生自己设计安排,学生自我活动为主的过程。初中思想品德新教材安排了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开展好这些实践活动,有利于帮助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处理信息的方法和技能,同时可以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情感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