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
题目: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
资料,文献来源:
一手资料: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原理》
二手资料:魏建培,梅迎春《皮亚杰与建构主义》
李维东《皮亚杰的建构主义认知理论》
邹莹《皮亚杰与维果斯基的建构主义比较》
王海荣《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发现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百度百科《建构主义》、《皮亚杰》《皮亚杰简介》
PPT《建构主义概述》、《皮亚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解读》
《皮亚杰学派》
资料、文献的内容和主要观点
3.1皮亚杰的思想和建构主义理论
百度百科比较全面和系统的介绍了皮亚杰的思想和建构主义理论。
皮亚杰(Jean Piaget,1896—1980),瑞士心理学家,是发生认识论创始人,认知发展论的建构者,人类智慧的探索者。是瑞士最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和发生认识论专家,他提出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要源自于他对儿童的认识(认知、智力、思维等)的发展和结构的研究。
皮亚杰的基本信息如下表:
出生 1896年8月9日瑞士纽沙特 逝世 1980年9月16日 (84岁)瑞士日内瓦 研究领域 发展心理学、知识论 著名成就 建构主义、发生认识论、认知发展论 、物体恒存概念、自我中心主义 后世影响 伊曼努尔·康德、亨利·柏格森、皮耶·珍尼特、詹姆斯·马克·鲍德温 前人传承 巴贝尔·英海尔德、杰若米·布鲁纳、劳伦斯·柯尔伯格、哈沃德·加德纳、汤玛斯·孔恩、西摩尔·派普特、安伯托·艾柯 儿童的认知发展阶段
皮亚杰最著名的学说,是他把儿童的认知发展分成以下四个阶段:
⒈感知运动阶段(0-2岁)靠感觉获取经验。1岁时发展出物体恒存的概念,以感觉动作发挥图式的功能;
⒉前运算阶段(2-7岁)已经能使用语言及符号等表征外在事物,会使用不具保留概念,不具可逆性,以自我为中心;
⒊具体运算阶段(7-11岁)了解水平线概念,能使用具体物之操作来协助思考;
⒋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开始会类推,有逻辑思维和抽像思维。
核心概念
皮亚杰提出认知发展过程或建构过程有四个核心概念 ⒈图式:将知识形像化,成为一个概念模型。知识可以过同化或顺化来达成。同化是指学习个体对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过程。也就是说个体在感受刺激时,把它们纳入头脑中原有的图式之内,使其成为自身的一部分。 顺应是指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而原有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提供的信息时所引起的儿童认知结构发生重组与改造的过程,即个体的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过程。 平衡是指学习者个体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使认知发展从一个平衡状态向另一个平衡状态过渡的过程。
建构主义
皮亚杰(J.Piaget)是认知发展领域最有影响的一位心理学家,他所创立的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学派被人们称为日内瓦学派。皮亚杰关于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的。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两个基本过程:“同化”与“顺应”。同化是认知结构数量的扩充,而顺应则是认知结构性质的改变。认知个体通过同化与顺应这两种形式来达到与周围环境的平衡:当儿童能用现有图式去同化新信息时,他处于一种平衡的认知状态;而当现有图式不能同化新信息时,平衡即被破坏,而修改或创造新图式(顺应)的过程就是寻找新的平衡的过程。儿童的认知结构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逐步建构起来,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
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源自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由于个体的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密切相关,因此利用建构主义可以比较好地说明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总之,在建构主义思想指导下可以形成一套新的比较有效的认知学习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较理想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可从“学习的含义”(即关于“什么是学习”)与“学习的方法”(即关于“如何进行学习”)这两个方面进行说明。
关于学习的含义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