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规则与书法艺术精选.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书写规则与书法艺术 一、书法教学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定位 汉字社会应用的两个方面 汉字在完成了初步的造字阶段进入大规模使用的时期后,它的社会功能,是由两个不可分割的过程合起来实现的,那就是书写与释读。 书写与释读在应用的要求上存在着矛盾:书写希望字形简单,有利於速成与便捷,释读却要求字形有更多的信息,有利於确认与区别。 汉字字形忽简忽繁,但始终保持不同程度的系统趋势,汉字构造的理据不断丧失,然后又不断恢复与重组,都要从汉字书写与释读这两个过程矛盾统一的发展中来观察,才能解释清楚。 书写与释读 释读的汉字学 汉字有自身存在、发展的规律。展现和描写这些规律的是汉字科学。 中国的文字学是从古代“小学”发展来的,“小学”别称“六书学”,是以汉字的结构为主要研究对象的。 金石之学始于宋代,清代晚期有了古文字学,关注的仍然是汉字的结构,是汉字形与义的关系,与“小学”一样,都是释读的汉字学。 释读的汉字学是以写好的汉字为研究对象的,所以是静态的汉字学;认字是认读别人写好的字,所以又是接受的汉字学。 书写与释读 书写的汉字学 字是写成的,光研究写好的字不关注字是怎么写出来的,不是完整的汉字学,写好的汉字里表现出来的一些现象,实际上都与动态的书写事实有关。汉字科学必须包括书写的汉字学与释读的汉字学。 书写的汉字学属于动态的汉字学,它要研究写字的过程及写好字的规则。 书写与释读 书写教学的重要性 有人认为,现在是信息时代,写字已经不需要了,只要教认字,不必教写字,这是一种片面的认识。 在实际生活中,电脑不可能完全替代手写。近距离的书面交流,临时性的信息传递,自我记忆的实现,都不能离开写字。 更重要的是,写字本身就是识字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是识字的有机组成部分,写字教学是达到对汉字准确识别、快速记忆、熟练应用必要和必须的手段。 汉字是一种人文符号,汉字书写是一种文化素养,不能只从使用层面看书写,还要看到书写在精神层面的作用。 书法与释读 书写教育的理性化 写字教学如何指导?既要有一定的基础理论,也要吸取前人写字的经验。 书写汉字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汉字关于书写的属性,总结汉字书写的一般规则,创建科学的术语系来指称汉字书写的有关现象,使教学增强理性,避免随意性。 前人写字的成功经验多半是书法家总结的,将历史上优秀的书法艺术作品引进教学,可以使学习者一开始就有较高的眼光,产生书写的兴趣,提高写字的境界。 书法与释读 二、书写与书法的关系 汉字的自然美化与艺术美化 汉字在发展中具有了两个层次的美化——自然美化和艺术美化。 自然美化是表意的汉字符号在两维度的方块中构形时自然形成的具有社会性的美,例如:自然地均衡、紧凑、稳当等。这种美化是在使用中形成的,并且不违背识别的要求。 书法与释读 在自然美化基础上的艺术美化 艺术美化是书法家刻意写出的具有个性的美化。书法对社会的影响,在于艺术美化对自然美化有强大的感染作用;汉字自然美化形成的很多规则,也是靠优秀的书法家总结和点拨才渐渐明确起来的。 但艺术美化不可能摆脱自然美化的规律失去社会审美的大规则。 书法与释读 书法的个人风格 啟功先生說: “現在书法上的流派很多,有的偏重於点画奇特,有的偏重於结构的安排与前人不同,有的在章法上参差交叉。可不管怎样写,总有个条件,写出來得是‘字’。比如写个‘人’字。文字作为语言文字的符号,有它的基本条件。无论怎样变化,它也得受文字作為符号基本功的限制。比如狂草,到怀素,不管曲折到什么份上,“狂”到什么份上,还是能給他作出释文來。既能作得出释文,就证明还没脱离文字本身……书法脱离文字,就好比沒有鸡肉的鸡汤提炼味精,化学上可以这么办。可是艺术上能不能这么办呢?” 书法与释读 实用的汉字与艺术的汉字 书法是一种汉字书写的艺术,但这种艺术与音乐美术等以审美鉴赏为唯一或主要功能的纯艺术是有所區別的。汉字是记录汉语的符号,形、音、义、用、码是现代汉字的五大属性。汉字先有了自己的记录语言的实用价值,才进入艺术的大门,形成书法,有了审美的价值。所以,艺术的汉字首先是符号的汉字。在这个意义上,汉字艺术大约相当于建筑艺术。建築物的作用是承载人们的生活,它正常的审美价值是在实用的基础上体现的。 书法与释读 字体与书体 启功、郭绍虞等先生首先把与释读有关的结构和与审美有关的风格分开。再把风格中字体与书体分开。“文字所属的大类型、总风格”也就是“篆、隶、草、真、行等”,称作字体;“某一流派的艺术风格。例如说欧体、颜体等”,称作书体。字体具有社会普遍性,书体则有书法家或某个流派的个性。 因为书写的载体和工具不同,形成了风格不同的字体。甲骨文—金文—分系的战国文字—小篆—隶书与章草—楷书与行书、草书。 自隶书开始,简帛文字、纸写文字,都有同时通行的主用字体和速写字体之分。 书法与释读 历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