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理论的应用-东北大学虚拟学院.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高级微观经济学 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城市管理与区域经济研究所 第六章博弈理论的应用--信息经济学之机制设计理论 主要内容 1、机制设计理论导论 2、委托-代理模型的基本分析框架 3、对称信息情况下的最优合约 4、非对称信息情况下的最优合约 5、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 6、应用举例 第六章博弈理论的应用--信息经济学之机制设计理论 1、机制设计理论导论 信息经济学是非对称信息博弈论在经济学上的应用。这里,非对称信息(asymmetric information)指的是某些参与人拥有但另一些参与人不拥有的信息。 第六章博弈理论的应用--信息经济学之机制设计理论 1、机制设计理论导论 信息的非对称性可以从两个角度划分:一是非对称发生的时间,而是非对称信息的内容。从非对称发生的时间看,非对称性可能发生在当事人签约之前(ex ante),也可能发生在签约之后(ex post),分别称为事前非对称和事后非对称。研究事前非对称信息博弈的模型称为逆向选择模型(adverse selection),研究事后非对称信息的模型称为道德风险模型(moral hazard)。 第六章博弈理论的应用--信息经济学之机制设计理论 1、机制设计理论导论 将博弈中拥有私人信息的参与人称为“代理人”(agent),不拥有私人信息的参与人称为“委托人”(principal)。据此,信息经济学的所有模型都可以再委托人-代理人的框架下分析,不同模型的基本特征可以简单概括如下。 第六章博弈理论的应用--信息经济学之机制设计理论 1、机制设计理论导论 隐藏行动的道德风险模型(moral hazard with hidden action): 签约时信息是对称的(因而是完全信息);签约后,代理人选择行动(如工作努力还是不努力),“自然”选择“状态”(the state of the world);代理人的行动和自然状态一起决定某些可观测的结果;委托人只能观测到结果,而不能直接观测到代理人的行动本身和自然状态本身(因而是不完美信息)。委托人的问题是设计一个激励合同以诱使代理人从自身利益出发选择对委托人最有利的行动。 第六章博弈理论的应用--信息经济学之机制设计理论 1、机制设计理论导论 隐藏信息的道德风险模型(moral hazard with hidden information): 签约时信息是对称的(因而是完全信息);签约后,“自然”选择“状态”(可能是代理人的类型);代理人观测到自然选择,然后选择行动(如向委托人报告自然的选择);委托人观测到代理人的行动,但不能观测到自然的选择(因而是不完美信息)。委托人的问题是设计一个激励合同以诱使代理人在给定自然状态下选择对委托人最有利的行动(如真实地报告自然状态)。 第六章博弈理论的应用--信息经济学之机制设计理论 1、机制设计理论导论 逆向选择模型(adverse selection): 自然选择代理人的类型;代理人知道自己的类型,委托人不知道(因而信息是不完全的);委托人和代理人签订合同。一个简单的例子是卖者和买者的关系:卖者(代理人)对产品的质量比买着(委托人)有更多的知识。 第六章博弈理论的应用--信息经济学之机制设计理论 1、机制设计理论导论 信号传递模型(signaling model): 自然选择代理人的类型;代理人知道自己的类型,委托人不知道(因而信息是不完全的);为了显示自己的类型,代理人选择某种信号;委托人在观测到信号之后与代理人签订合同。一个简单的例子是企业雇主与雇员的关系:雇员知道自己的能力,雇主不知道;为了显示自己的能力,雇员选择接受教育的水平;雇主根据雇员的教育水平支付工资。 第六章博弈理论的应用--信息经济学之机制设计理论 2、委托-代理模型的基本分析框架 一个参与人(称为委托人)想使另一个参与人(称为代理人)按照前者的利益选择行动,但委托人不能直接观测到代理人选择了什么行动,能观测到的只是另一些变量,这些变量由代理人的行动和其他的外生的随机因素共同决定,因而充其量只是代理人行动的不完全信息。委托人的问题是如何根据这些观测到的信息来奖惩代理人,以激励其选择对委托人最有利的行动。 第六章博弈理论的应用--信息经济学之机制设计理论 2、委托-代理模型的基本分析框架 委托人的期望效用函数如下: 代理人约束如下: 第六章博弈理论的应用--信息经济学之机制设计理论 2、委托-代理模型的基本分析框架 状态空间模型化方法: 第六章博弈理论的应用--信息经济学之机制设计理论 2、委托-代理模型的基本分析框架 一般化分布方法: 第六章博弈理论的应用--信息经济学之机制设计理论 3、对称信息情况下的最优合约 委托—代理关系的中心问题是保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