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汇率与进出口贸易的相关性.doc

发布:2016-12-29约3.07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汇率与进出口贸易的相关性 1.2005年以来的汇率制度。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当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即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自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开始,人民币汇率始终处于稳步升值,五年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1%,实际有效汇率升值16%。特别是面对由2007年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美元不断走软,美联储的降息政策使得人民币和美元息差进一步拉大,从而导致美元资本持续流入我国市场,推动人民币对美元加快升值。 2.2010年的汇率问题。事实上,2010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已然步入了新一轮的升值通道,2010年以来,以美国为主的发达国家挑起了逼迫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口水仗”,将人民币汇率问题再次推上了“风口浪尖”。而当全球都将注意力放在人民币汇率问题本身的争论上时,人民币汇率已经在悄然的上升了。3月份,自人民币升值的话题受国内外关注以来,人民币似乎确实有逐步升值的趋势。人民币汇率从3月2日的6.8268缓慢上升到现在的6.8259,人民币升值的脚步已然迈开,虽然步伐很小。4月,外汇交易中心公布的1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为6.8259元,创下近10个月新高。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重新挂钩维持在6.8附近,至今已经超过20个月。其实,人民币一直承受着升值压力,而2010年以来,这个压力在部分发达国家的“煽动”下骤然增大。这个“煽动”主要体现在,美国国会130余位议员联名要求将中国列入“汇率操纵国”,并试图借此引发对中国的贸易制裁。随后,14位参议员提议人民币升值,再到美国财政部或将于4月15日通过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的调查结果。这场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挑起的针对人民币汇率的“口水仗”,一度将人民币汇率问题推上了“顶峰”。那么,在外界的一再“煽动”下也增强了海外市场投资者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的上升。最近远期市场的变化已经体现了人民币的升值预期。海外NDF(无本金交割远期)上一年期美元兑人民币的价格在最近出现下行的趋势就是一个有利的证明 汇率变动的最直接体现就是本币的升值或贬值。货币升值会造成进口商品价格下降,而出口商品价格上升。。 一般情况下,应奖入限出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高档服装、通讯电子设备、文教娱乐等享受型消费产品成为新的消费热点,人民币升值将促进品牌质量明显占优的相关国外消费品进口。 人民币升值降低了进口商品价格,增强了国内消费者的实际购买力,从而使商品零售类企业直接受益。 总的来说,人民币升值的影响,出口、进口的同时增加,贸易逆差继续拉大 因此: 我国贸易收支与汇率变动的相关性不高,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贸易收支改善效应不大。 马歇尔-勒纳条件与中国进出口 马歇尔—勒纳条件 该理论假定:出口商品和进口商品的供给弹性无限大。货币贬值后,本国出口数量随出口的增加而增加-出口本币价格不变,出口收入升;而本国进口数量随进口需求减少而减少,进口的本币价格上升,进口的本币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 该理论认为,只有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与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贸易收支条件才能改善,这是贬值取得成功的条件即马歇尔-勒纳条件。 按照上升结论推断, 人民币的升、贬值对我国进出口贸易收支不具备改善效应。 人民币对内贬值对外升值 自2005年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的汇率制度开始,人民币汇率就开始持续上升,对世界主要货币的升幅均超过20%。相对于人民币对外升值的趋势不断加强,人民币对内贬值的压力也在持续膨胀。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由于经济大幅下滑,人民币对内贬值和通货膨胀压力一度得到缓解,然而,当2008年底四万亿刺激方案推出以后,国内物价再度全面上涨,形成严重通胀的局面。人民对内贬值和对外升值对于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二) 人民币对内贬值的原因 人民币对内贬值,实际购买力下降,这与多方面因素有关,如果内货币流动性过剩,部分商品供应不应求,原材料成本上升,爱猫资金流入增加,通货膨胀等等。 1.国内外能源以及粮食,猪肉,等基本生产生活资料价格上涨。 近年来,国际市场上资源、能源和基础性原材料产品价格持续大幅上涨,诸如石油、铁矿石以及一些工业用原材料等,这些能源资源和原材料的价格高速上涨,通过进口贸易将涨价传导到国内市场,进口成本提高,企业生产成本增加,相应造成国内物价上涨,形成输入型通货膨胀。同时,我国农产品供给不足,需求增加,造成农产品进出口出现逆差。而全球粮食减产,粮食库存下降,国际市场粮食供求关系总体趋紧,粮食价格普遍上涨,直接导致我国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