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1986.2-2011 樱花苗木生产技术规程 第2部分:苗木培育技术.docx
ICS65.020.20B05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DB37/T1986.2—2011
樱花苗木生产技术规程第2部分:苗木培育技术
2011-10-27发布2011-12-01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I
DB37/T1986.2—2011
前言
DB37/T1986《樱花苗木生产技术规程》分为三个部分:
——第1部分:繁殖技术
——第2部分:苗木培育技术
——第3部分:苗木分级和出圃
本部分为DB37/T1986《樱花苗木生产技术规程》的第2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部分起草单位:泰安市岱岳区林业局、泰安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岱岳分局、泰山乡土树种研究所、泰山华茂樱花基地。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赵永军、孙启金、高兴甫、孙丰金、徐文燕、李玉东。
1
DB37/T1986.2—2011
樱花苗木生产技术规程第2部分:苗木培育技术
1范围
DB37/T1986的本部分规定了樱花苗木培育的苗圃地选择、土壤管理、移植要求、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技术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山东省内樱花苗木的栽培。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2.1
连作
是指在同一地块不同年份连续培育同一种植物。2.2
整形
综合运用修剪技术,把苗木培养成目的形状。2.3
自然开心形
定干高度处保留3~4个主枝,无中心干,树冠开张。2.4
主干纺锤形
有一个强壮直立的中心干,在干高100cm以上着生若干个小主枝,螺旋式排列,间隔10cm~15cm,主枝与主干分枝角度70°~80°。
3苗圃地选择
3.1圃地设在交通方便、水源充足、电力保障的区域,要求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微酸性至中性。3.2平原苗圃应地势平坦、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低于100cm。
3.3山地苗圃坡度3°以下,坡度超过10°选择梯田地。
3.4圃地前茬为樱花(Cerasuspseudocerasus)、桃(Prunuspersica)、梅(Prunusmume)、李(Prunussalicina)等蔷薇科植物,属于连作,将严重影响樱花生长,应当与其它苗木或农作物轮作。
2
DB37/T1986.2—2011
4土壤管理
4.1施肥
以农家有机肥、饼肥为主。一般每666.7m2施腐熟农家肥1000kg或腐熟饼肥200kg。施用基肥要均匀撒施,耕翻埋入耕作层。
4.2整地做床
4.2.1秋季或春季全面翻耕整平土地,清理杂物。
4.2.2苗床作成宽度120cm~150cm的低床。
5移植要求
5.1苗木
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根系发达的1年~2年生苗。
5.2栽植时间
春季移植3月中下旬~4月上旬,秋季移植当年10月中下旬。
5.3移植方法
栽植前剪断受伤根、感病根,根据苗木大小开挖适宜的定植穴,扶正踏实苗木,栽植深度比原土痕高5cm,灌足水。
5.4移植密度
移植密度宜执行表1规定。
表1适宜的移植密度
苗木目标规格(地径cm)
密度(株∕亩)
2<d≤3
835
3<d≤5
395
d>5
210
6田间管理
6.1整形修剪
6.1.1苗木定植后,在离地面100cm~120cm处定干,逐步培养成开心形或主干纺锤形等目的树形。6.1.2结合整形,剪除枯萎枝、徒长枝、重叠枝及病虫枝。生长期修剪在5月上旬~8月下旬,休眠期修剪在当年11月下旬~翌年3月上旬。
6.2施肥浇水
6.2.1苗木生长初期,使用速效性氮肥为宜。苗木快速生长前期、中期以施氮素化肥为主,后期以施磷、钾肥为主。每年2~4次,年施肥总量一般控制在每666.7m230kg~50kg氮磷钾复合肥。
3
DB37/T1986.2—2011
6.2.2适时浇水,保持圃地湿润。
6.3松土除草
及时松土除草,保持土壤疏松,无杂草。松土除结合除草进行外,降雨和灌溉后及土壤板结时也要松土,常规松土一般每年3~5次,松土深度以不伤苗木根系为准。
6.4开排水沟
山地苗圃应挖好排水沟,降雨后及时排除积水。
7病虫害防治
适时适法防治病虫害,防治方法可按表2方法执行。
表2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病虫害名称
生物、化学防治方法
美国白蛾苹掌舟蛾
1~3龄幼虫网幕期剪除网幕集中焚烧、喷洒26%阿维·灭幼脲1500倍液或Bt杀虫剂1000~1200倍液;成虫羽化期悬挂杀虫灯诱杀成虫;化蛹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