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白杄苗木培育技术规程.docx

发布:2025-01-12约4.85千字共1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

白杄苗木培育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白杄(PiceameyeriRehd.etWils)苗木培育的圃地准备、种子准备、播种、苗期管理、裸根移植苗培育、容器移植苗培育、定植苗培育、病虫害防治、苗木调查、苗木出圃和档案管理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白杄苗木培育。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BB/T6001育苗技术规程

GB/7908林木种子质量分级

GB/T2772林木种子检验规程

LY/T1829林木植物产地检疫技术规程

LY/T2289林木种苗生产经营档案

LY/T2290林木种苗标签

DB14/134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DB14/T135主要绿化树种苗木质量

DB14/T642容器苗培育技术规程

DB14/T643造林绿化苗木起运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白杄(PiceameyeriRehd.etWils)

白杄中国特有树种,常绿乔木,高30m,胸径60cm左右,树冠圆锥形。树皮灰色,呈不规则薄鳞状剥落,大枝平展,1年生枝黄褐色。叶四棱状条形,横切面菱形,叶长1cm~3cm,宽约2mm,螺旋状排列,在小枝上叶成圆柱形分布。球果长圆柱形,初期为紫色,成熟前种鳞背部绿色、边缘紫红色,成熟时呈黄褐色且有光泽,长5cm~10cm。花期4月~5月,9月下旬~10月上旬。在河北、山西、内蒙古、陕西等地均有分布。

3.2出苗期

2

从播种时起到幼苗出土后种壳脱落、地下开始长出侧根时止。

3.3生长初期

从幼苗种壳脱落、地下根系开始长出侧根时起,到幼苗拔出新梢、开始大幅度高生长时止。

3.4速生期

从幼苗拔出新梢高生长明显加快时起,至幼茎变为棕色、高生长明显缓慢时止。

3.5生长后期

从苗木幼茎变为棕色,高生长明显下降至顶芽饱满、苗木停止生长时止。

3.6缝移法

缝移是在苗床上用移苗铲开成窄缝,植入苗木后,从一侧挤压,使土壤与苗根密接的一种移植方

法。

4圃地准备

4.1圃地选择

选择交通便利、具有灌溉条件、地势平坦、背风向阳、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或壤土做

圃地。

4.2整地施肥

播种前1a秋季,深翻圃地,深度30cm~35cm,捡净石块等杂物。第2a在播种前15d旋耕圃地,结合旋耕均匀撒施腐熟有机堆肥或厩肥45000kg/hm2~52500kg/hm2,硫酸亚铁750kg/hm2,10%吡虫啉可湿性

粉剂0.6kg/hm2。

4.3做床

一般采用高床,苗床长度根据地势情况确定,宽1.0m~1.1m,高15cm左右;步道宽30cm~40cm。

5种子准备

5.1种子来源

5.1.1种子采集与调制

5.1.1.1种子采集

3

9月下旬~10月上旬,球果变为黄褐色时,选择树龄40a以上的优良林分采集球果。

5.1.1.2种子调制

脱粒:将采收的球果摊放在地上进行晾晒,每天翻动2次~3次;果鳞开裂85%以上时进行种子脱粒,

去除果翅、鳞片与杂物。

净种和干燥:采用筛选的方法使种子纯净度达到95%以上,并将纯净种子进行阴干。质量检验与

分级:质量检验参照GB/T2772执行;种子质量按照GB/7908中规定的达Ⅱ级以上的种子。

种子储藏:采用普通干藏,将种子装入麻袋中,置于低温、干燥、通风的库内贮藏。

5.1.2购种

从具备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资质的单位购买。

5.2种子催芽、拌种

在播种前7d-10d,用0.3%~0.5%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2h,捞出清水冲洗。把种子浸入40℃~45℃的温水中浸种1d,之后用干净的冷水浸泡1d,按照种子和湿河沙1:3的比例均匀混和,放置于背

风向阳处进行催芽,待1/3种子露白即可播种。

播种前用1:100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kg/hm2~1.2kg/hm2拌种。

6播种

6.1时间

以春播为主,一般在4月中旬至5月上旬。

6.2播种量

播种量为100kg/hm2~120kg/hm2。

6.3方法

采用条播,行距25cm,沟深0.6cm,播幅10cm,圃地浇透水,然后混沙均匀撒播种子,细土覆盖

0.4cm~0.6cm,播后镇压,覆膜,地膜四周用土压实,膜上覆盖1cm左右细土。

7苗期管理

7.1当年苗的管理

7.1.1撤去地膜及搭建遮阳棚

4

幼苗有1/3出土,在阴天或傍晚,撤去地膜,并及时搭建遮阳棚,高2.0m,遮阳网透光度50%。苗

木进入速生期(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