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的导电性与酸碱盐的组成》教案.docx
《溶液的导电性与酸碱盐的组成》教案
教学目标:
了解溶液的导电性,能判断并解释溶液是否具有导电性
知道酸、碱、盐的组成特点,能区分常见的酸、碱、盐
了解溶液的组成与其化学性质的关系教学重点:
酸、碱、盐的组成教学难点:
酸、碱、盐的组成教学流程:
环节要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环节一:课堂引入
【问题引入】在电解水的实验中,在水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或硫酸钠的目的是什么?
【提出问题】溶液都能导电吗?
回顾、回答
思考
教学环节二:溶液的导电性
【实验】试验硝酸钾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蔗糖溶液和蒸馏水的导电性。
【解释】以硝酸钾溶液、蔗糖溶液为例解释溶液能否导电的原因
【归纳】溶液导电性与溶液组成的关系
记录实验现象分析、思考
归纳结论
教学环节三:酸碱盐的组成
【分析】别讲解划分酸的依据及其组成特点利用教材P114酸碱盐溶解性举例常见的酸
【分析】讲解划分碱的依据及其碱的组成特点利用教材P114酸碱盐溶解性举例常见的碱
【分析】讲解划分碱的依据及其盐的组成特点
利用教材P114酸碱盐溶解性举例常见的盐
聆听、思考
教学环节四:练习与思考
【讲解堂练1】溶液导电性的判断
【讲解堂练2】酸、碱、盐的区分
【讲解思考题】盐酸、稀硫酸为什么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分析溶液的性质与其组成的关系。
思考、作答
【讲解堂练3】物质性质与组成的关系
教学环节五: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
梳理
详细讲稿:
同学们好!我是来自广州市培正中学的纪权旭老师。
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九年级化学第十单元课题一第一课时:溶液的导电性与酸碱盐的组成。
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
了解溶液的导电性,能判断并解释溶液是否具有导电性
知道酸、碱、盐的组成特点,能区分常见的酸、碱、盐
了解溶液的组成与其化学性质的关系
教学环节一 课堂引入
上学期我们在做过电解水的实验,做这个实验我们往往会向水里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硫酸钠,目的是什么呢?
加入氢氧化钠和硫酸钠可以形成溶液,能增强水的导电性。溶液都能导电吗?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探究实验
教学环节二 溶液的导电性
分别试验硝酸钾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蔗糖溶液和蒸馏水的导电性,请大家观察现象。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将硝酸钾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盐酸接入电路时灯泡发光,说明它们是能够导电的。而蔗糖溶液和蒸馏水接入电路灯泡不亮,他们是不导电的。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有些溶液能够导电,有些溶液不能导电。能够导电的溶液是靠什么在导电的呢?要解答这个问题,
我们先来了解金属导体是靠什么导电的。
金属是由原子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在金属原子的核外,有能自由移动的电子。当我们把金属接入电路,在电场的作用下,这些电子就能定向移动,从而形成电流,金属就能够导电了。金属能导电,就是因为金属中有能自由移动
的电子。
我们常说,物质的性质是由他的组成、结构决定的。金属能导电,就是因为它的内部含有自由移动的电子。物质要能导电,就需要有能自由移动的电荷。这种电荷,在金属中就是带负电的电子。那能导电的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电荷是什么呢?
我们以能导电的硝酸钾溶液为例,从微观角度进行分析:硝酸钾是由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构成。我们把硝酸钾加入水里,钾离子、硝酸根离子就会在水分子的作用分散到溶剂中,此时溶液就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当我们将它接入到电路,在电场的作用下,带负电荷的阴离子往一个方向移动,带正电荷的阳离子往另一个方向运动,阴阳离子的定向移动就形成了电流。
因此,有自由移动的离子的溶液,溶液能导电。
反观蔗糖溶液是不导电的,又是为什么?
蔗糖和水都是由分子构成,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它们对外都是不显电性的。我们把蔗糖加入水里,蔗糖分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均匀分散到水中。溶液是没有自由移动的电子的,因此溶液是不导电的。
通过前面正、反两个例子的分析,我们知道:溶液是否有导电性,与其溶质的存在形式密切相关。在溶液中,溶质是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分散于溶液里。如果溶质以分子形式存在,溶液就不能导电,比如蔗糖溶液、酒精溶液。如果溶质以离子的形式存在,溶液就能导电,比如盐酸、硝酸钾溶液。因此,
溶液是否有导电性是由它的组成决定的。
能导电的溶液,溶质是以离子形式存在的,离子的种类非常多。化学上,我们会根据离子的种类特点,将这些溶质分为三类:酸、碱、盐。具体如何划分呢?
教学环节三酸碱盐的组成
我们把溶液中阳离子都是氢离子的称为酸溶液,此时溶液中的溶质就是酸。请大家翻到教材P114看“酸碱盐的溶解性表”。这表格里面有哪些酸呢?酸溶液都含有氢离子,那么在氢离子的这一橫行对应的物质就是酸。当阴离子是硝酸根时对应的酸是硝酸,氯离子对应的是盐酸,硫酸根离子对应的是硫酸,
碳酸根对应的是碳酸。这些酸溶液都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