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课程标准2016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2016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
一、新课标修订背景
教育部于 2000 年颁布了第 8 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并正式启动了各学科的课程改革,1999 年10月至 2001 年 4月,研制并颁布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课程标准。以新课程为代表的基础化学教育 课程改革十年,是新中国化学教育事业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基础科学教育发展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自 2001 年颁布至 2011 年修订完毕,历经十年的实践检验,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二)存在的问题
1.化学实验及其教学亟待予以切实重视
2.课堂教学期待开放与实效双赢
3.知识教学需要转变观念和范式
4.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化教学诉求常态化
5.科学应试多样化发展性评价任重道远
(三)修订的依据
1. 肯定课改方向 2.重视科学探究 3.关注化学与社会 4.减轻学习
二、再识课程标准
? 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
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 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
的基本要求。
? 规定了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与评价、教材编写、教学资源
开发的建议。
? 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作出描述,不仅仅是对学习内容的具体规定。内容标准规
定的行为主体是学生。
? 课程标准主要为教材编制者、教师和教学评价者所写。
1,课程宗旨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强调:——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
什么是科学素养?是经过教育和实践发展起来的人们认识自然和应用自然规律的内禀特质。
化学科学素养——用化学的视角认识物质
1、 基于组成认识物质2、基于变化认识物质 3、基于定量和化学用语认识物质
4、基于真实背景和 STS认识物质 5、基于实验和探究认识物质
6、用化学的视角认识物质的功能价值
2,内容核心
1、确立以科学素养和三维目标为特征的化学新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
2、构建主题导向的三级三维课程内容结构,整合知识、过程和情境
3、用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化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
4、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的多样化评价方式
3,学科特征
1 化学学科是实验性较强的学科之一
2 化学学科使用特定的概念和原理
3 化学学科有自己的一套科学语言
4 化学科学具有较强的经验性
5 化学科学与工农业联系比较密切
4,观念转变
? 通常所说的“双基”是相对于学科更高层次的知识而言的,是进一步学习化学科学
所必须的那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 这种“双基观”重视系统学科知识的传授,重视知识量的积累。
现代“双基”的涵义
? 要为公民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而不仅仅是升入高一级学校。这些基础应包括终身
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方法等。
? 要为公民适应现代社会生活奠定基础。不仅有就业职能,还应有社会交往、合作、
忍耐挫折等能力。
? 三、新课标具体解读
(一)解读前言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其特征是研究物质和创造物质。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教育,要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认识物质世界的变化规律,形成化学的基本观念;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认识化学科技、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课程性质
? 1、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体现基础性。
? 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创设以实验为主的科学探究活动,
有助于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在观察、实验和交流讨论中学习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 3、化学科学的发展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在教学中应密切联系生产、生
活实际,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化学与环境、化学与资源、化学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二、课程基本理念
? 1、使每一个学生以愉快的心情去学习生动有趣的化学
? 2、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
? 3、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
? 4、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 5、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景
? 6、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
三、课程设计思路
? 本标准包括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实施建议四个部分。
? 1、化学课改的重点: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
互联系;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强化评价的诊断、激励与发展功能。
? 2、通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来具体体现化学课
程对学生科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