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上腺素β受体激动药.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十章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Adrenoceptor agonists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化学结构及药理作用与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相似的药物 与肾上腺素受体结合后可激动受体?产生类似于肾上腺素的作用 第一节 构效关系及分类 一、构效关系 β-苯乙胺 1.苯环的3,4位上有-OH?儿茶酚胺(catecholamines) 外周激动α、β受体作用明显 易被COMT灭活?作用时间短 对中枢神经系统作用弱 2.去掉一个-OH?外周作用减弱?作用时间延长 3.去掉二个-OH?外周作用减弱,中枢作用增强 3.α位碳原子上氢被-CH3取代?间羟胺 麻黄碱 阻碍MAO的氧化?作用时间延长 易被摄取1摄入?促进递质释放 4.氨基上的氢被-CH3取代?肾上腺素 氨基上的氢被异丙基取代?异丙肾上腺素 二、药物分类 按对不同肾上腺素受体亚型的选择性 ①α受体激动药 :去甲肾上腺素 ②α、β受体激动药:肾上腺素 ③?β?受体激动药 :?异丙肾上腺素 第二节 α、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肾上腺素(adrenaline) 【体内过程】 皮下注射吸收缓慢,作用时间长 肌内注射吸收速度快 【药理作用】 主要激动α、β受体 1.心脏 心肌β受体?心肌收缩力? 心脏传导系统β受体?传导 ? ?心脏兴奋?心肌耗氧量? 窦房结β受体?加快心率 剂量大或静脉注射过快?心律失常?期前收缩?心室纤颤 2.血管 激动血管平滑肌的α受体?血管收缩 激动血管平滑肌的β受体?血管舒张 皮肤、粘膜血管收缩最为强烈 肾脏血管显著收缩 舒张骨骼肌及肝脏的血管 舒张冠脉,机制: 心脏兴奋 ?代谢产物增多 血压? ?冠脉灌注压? 激动冠脉β2受体 激动突触前α2受体?递质释放? 3.血压 小剂量?收缩压? 舒张压? 较大剂量?收缩压? 、舒张压? 静脉注射肾上腺素?血压呈双相反应 4.平滑肌 支气管平滑肌 激动支气管平滑肌的β2受体?平滑肌舒张 抑制肥大细胞释放过敏性物质 收缩支气管粘膜下血管?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 降低胃肠道平滑肌张力、减少收缩频率及幅度 舒张膀胱逼尿肌、收缩三角肌及括约肌?排尿困难 尿潴流 5.代谢 提高机体代谢 耗氧量升高 升高血糖 抑制胰岛素释放 加速脂肪分解 【临床应用】 1.心脏骤停 一般行心室内注射 同时需进行有效的人工呼吸、心脏挤压和纠正酸中毒 2.过敏性疾病 过敏性休克 肾上腺素为治疗过敏性休克的首选药物 机制: 支气管哮喘——皮下或肌内注射控制急性发作 机制: 激动支气管平滑肌的β2受体?平滑肌舒张 抑制肥大细胞释放过敏性物质 收缩支气管粘膜下血管?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 血管神经性水肿及血清病 3.与局麻药配伍及局部止血 与局麻药配伍: 延缓药物吸收 延长局麻药的作用时间 【不良反应】 心悸、烦躁、头痛、血压升高 剂量过大? α受体兴奋过强?血压骤升?有发生脑出血的危险 β受体兴奋过强? 心肌耗氧量增加? 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甚至室颤 多巴胺(dopamine;DA) 【药理作用】 机制——多巴胺主要激动α、β和多巴胺受体。 1.心血管 低浓度时激动肾脏、肠系膜和冠脉的多巴胺受体(D1)导致血管舒张。 高浓度时激动心脏β1受体心肌收缩力加强,心排出量增加。 很高浓度时激动α1受体,导致血管收缩,引起总办周阻力增加,血压升高。 2.肾脏 【临床应用】 ①用于各种休克,如感染性中毒休克、心源性休克及出血性休克等 ②可与利尿药合并应用于急性肾功能衰竭 【不良反应】 麻黄碱(ephedrine) 【药理作用】 机制: 直接作用-激动α1、α2、β1、β2受体 间接作用-促进NA释放 麻黄碱具有下列特点: ①化学性质稳定,口服有效; ②拟肾上腺素作用弱而持久; ③中枢兴奋作用较显著; ④易产生快速耐受性。 1.心血管—— 心肌收缩力加强?心输出量增加 血压升高——作用缓慢持久 冠脉、脑血管及骨骼肌血流量增加 2.支气管平滑肌—— 松弛支气管平滑肌——作用弱、起效慢、作用持久 3.中枢神经系统——兴奋 【临床应用】 1.哮喘:用于预防支气管哮喘发作和轻症 的治疗 2.鼻塞:消除鼻粘膜充血所引起的鼻塞 3. 低血压: 4.过敏反应:缓解荨麻疹和血管神经性水肿的皮肤粘膜症状。 二、 α受体激动药 pharmacology 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NA) 【体内过程】 1.吸收——口服 皮下注射 静脉滴注 2.分布——不易透过血脑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