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G_T 4734-2014 纺织染整助剂 氨基硅油柔软剂 黄变性能的测定.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ICS 71.100.40
G 70
备案号:48555—2015
HG
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工行业标准
HG/T 4734—2014
纺织染整助剂
氨基硅油柔软剂
黄变性能的测定
Textile dyeing and finishing auxiliaries—Amino silicone softener —Determination of yellowing property
2014-12-31 发布
2015-06-01
实 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HG/T 4734—2014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 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染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印染助剂分技术委员会 (SAC/TC134/SC1) 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传化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省昌邑市荣源印染有限公司、杭州传化精细化工 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晓红、兰淑仙、韩莉颖、初和平、赵婷。
1
HG/T 4734—2014
纺织染整助剂
氨基硅油柔软剂
黄变性能的测定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纺织染整助剂中氨基硅油柔软剂黄变性能测定的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纺织染整助剂中氨基硅油柔软剂黄变性能的测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374—2007 染料染色测定的一般条件规定
GB/T 6529—2008 纺织品的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 (mod ISO 139:2005)
GB/T 6682—2008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mod ISO 3696:1987)
GB/T 6688—2008 染料相对强度和色差的测定 仪器法
GB/T 7568.2—2008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标准贴衬织物 第 2 部 分 棉和粘胶纤维
GB/T 7568.4—2002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聚酯标准贴衬织物规格 (mod ISO 105-F04:2001)
HG/T 4266—2011 纺织染整助剂 含固量的测定
3 原理
织物经一定量氨基硅油柔软剂整理,测试整理前、整理后织物白度W 前、W 后,通过整理后织物
白度W 后与整理前织物白度W 的差值△W 表征氨基硅油柔软剂的黄变性能。
4 试剂和材料
除非另有规定,仅使用GB/T 6682—2008 规定的三级水。
4.1 织物:经前处理后棉或涤类织物,也可采用符合 GB/T 7568.4—2002 规定的聚酯标准贴衬织物
或 GB/T 7568.2—2008规定的棉标准贴衬织物。
5 仪器和设备
仪器和设备应符合 GB/T 2374—2007第4章的有关规定。
5.1 实验室用小型轧车。
5.2 实验室用小型定型机。
5.3 实验室用小型脱水机。
5.4 测色仪:符合 GB/T 6688—2008的相关规定。
5.5 恒温振荡水浴锅:控温范围0℃~100℃,精确至0. 1℃。
5.6 电子天平:感量0.01 g。
2
HG/T 4734—2014
6 试验步骤
6.1 含固量测定
氨基硅油柔软剂按照 HG/T 4266—2011 规定的方法测定其含固量,然后换算为20 %的含固量
进行柔软整理。
6.2 浸渍柔软工艺
6.2.1 氨基硅油柔软剂工作液配制
氨基硅油柔软剂 3% (owf)
浴比 1:10
6.2.2 织物的柔软整理
将配制好的工作液放入恒温振荡水浴锅中,调节振荡频率为100次/min, 工作液温度保持于 40℃±1℃,迅速将5 .0g±0.01g 织物(4. 1)投到恒温工作液中,控制工作液浴比为1:10,使织 物与工作液持续振荡保温30 min, 取出布样挤压或脱水,在实验室用小型定型机上焙烘(棉织物
160℃,1min; 涤纶织物:170℃,1 min)。
6.3 浸轧柔软工艺
6.3.1 氨基硅油柔软剂工作液配制
用水配制30g/L 氨基硅油柔软剂工作液。
6.3.2 织物的柔软整理
将配制好的氨基硅油柔软剂工作液倒入实验室用小型轧车的轧槽中,将织物(4. 1)一浸一轧 (保证轧余率为60%~80%),在实验室用小型定型机上焙烘(棉织物:160℃,1 min; 涤纶织物 170℃,1min)。
6.4 织物白度测试
将整理前织物及经氨基硅油柔软剂整理后织物按照GB/T 6529 的规定进行调湿。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