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甘蔗杂交育种独立亲本系统的创制及培育技术规程.docx

发布:2024-12-07约2.4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

DB53/TXXXXX—XXXX

甘蔗杂交育种独立亲本系统的创制及培育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甘蔗杂交育种独立亲本系统创制的术语和定义,新原种选择,独立亲本系统创制的

杂交方式、杂交技术、杂交后代的选择及提供生产利用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应于甘蔗杂交育种新独立亲本系统的创制与培育。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

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DB/T734-2015甘蔗实生苗培育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甘蔗属原种OriginalancestorofSaccharumL.

甘蔗属内未经过人工杂交及驯化,保持原有种性的栽培原种及野生种简称甘蔗属原种。本规程甘蔗属原种包括:热带种(S.oficinarum)、中国种(S.Sinense)和印度种(S.barberi)3个“种”,甘蔗属野生原种包括:甘蔗细茎野生种(S.spontaneum)和大茎野生种(S.robustum)2个“种”。

3.2

新原种NeworiginalancestorofSaccharumL.

虽然杂交利用过,但并不包含在世界公认的POJ2878和Co290亲本系统中的9个甘蔗属栽培原种和2个野生原种(B.Hitan、B.Cheribon、Chunnee、Crystalina、Lahaina、Loethers、FiJi、

K.Boothan、W.Transparent、S.spont/Co、S.spont/G),其余所有原种个体均称为新原种。

3.3

异质率Heterogeneityrate

新独立亲本系统与现有POJ2878和Co290系统比较,采用系普法计算使用的新原种的数量占系统

中甘蔗属原种数的百分率。

3.4

杂交伴侣Partner

不同基因型个体之间进行的杂交,杂交的双方互为杂交伴侣。

3.5

独立亲本系统Newindependentparentssystem

3

DB53/TXXXXX—XXXX

是指所含新原种与传统的POJ2878和Co290系统没有或极少重复,异质率达80%及以上,并且

种性稳定、总体表现良好,部分特性优良、遗传性强的F2及以上代数的亲本系统。

3.6

对等杂交Peercross

指杂交组合的父母本各自所含原种数及其遗传代数完全相等的杂交,杂交方式为:原种与原种间杂交产生的高贵化F1代种;含不同原种的高贵化F1代继续对等杂交(F1×F1),获得更高贵化的F2代种;含不同原种的F2代继续对等杂交(F2×F2),获得更高贵化的F3代种;以此类推,获得F4代或更

高代高贵化种的杂交。

4新原种选择

4.1新原种的选择标准

至少应具有一个生产需要的优良特性的原种,如特早熟、高产、高糖、宿根性强、有效茎多、抗病性强(黑穗病、锈病、花叶病、稍腐病等)、抗虫性好(蚜虫、螟虫、粘虫、蓟马等)、非生物逆

境抗性强(抗旱、耐瘠、抗寒、抗倒等)、适应性广等特性。

4.2杂交伴侣原种的选配原则

4.2.1优良性状多原则

要求在产量性状、品质性状、抗病性和抗虫性等方面具有较多的优良性状。

4.2.2父母性原则

甘蔗属内栽培原种间杂交,应以能满足生产需要、优良性状多的栽培原种为母本,以母本性状互补但优良性状较少的栽培原种为父本;甘蔗属内栽培原种与野生原种杂交,以栽培原种为母本,野生

原种为父本。

4.2.3性状互补原则

根据育种目标改良主要性状,在优良性状多的基础上,宜优先选用互补性状好的原种,甘蔗属栽培原种间杂交主要考虑性状间的互补,如大茎与多茎原种杂交、高产与高糖原种杂交等。甘蔗属栽培原种与野生原种杂交,应针对栽培原种的缺陷或生产要求选择具有抗病性、抗旱性、抗寒性等优良性

状互补性好的野生原种选配组合。

4.2.4亲本血缘比例原则

甘蔗品种的经济性状如大茎、多汁、蔗糖分高、低纤维分等主要来自于栽培原种,抗逆性、抗病性和适应性等性状主要来源的于野生种。当对等杂交培育成的高贵化亲本,提供生产应用选配商业组合时,野生血缘比例不能超过25%。若提供生产利用的亲本为F1代种时,其2个原种应均为甘蔗栽培原种;若提供生产利用的亲本为F2代种时,其4个原种中最多有1个为野生原种;若提供生产利用的

亲本为F3代种时,其8个原种中最多有2个为野生原种。

5独立亲本系统杂交方式

4

DB53/TXXXXX—XXXX

利用新原种与新原种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