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T 782-2013 楸树杂交育种技术规程.docx
DB41
河南省地方标准DB41/T782—2013
楸树杂交育种技术规程
2013-01-28发布2013-03-28实施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41/T782—2013
I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南省林业厅提出。
本标准由河南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林科院林业研究所、洛阳农林科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军辉、赵鲲、焦云德、麻文俊、张建祥、王江峰、杨素萍、宋桂云
DB41/T782—2013
1
楸树杂交育种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楸树(CatalpbungeiC.A.Mey)杂交育种过程中育种材料的选择与保存、人工控制杂交、子代测定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紫薇科楸树属的杂交育种。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0016林木种子贮藏
3育种材料选择和保存
在楸树分布区内,按照楸树不同育种目标的要求,选择出形态特征、生态适应性、分布范围、生长速度等方面具有明显差异的优良单株,通过埋根、嫁接等方法进行育苗,建立楸树种质资源圃。株行距3m×4m,每种材料保存5株~10株。
4人工控制杂交
4.1杂交亲本选配原则
亲本应选用生态类型差异大、亲缘关系较远、遗传力强、配合力高的单株,且亲本中要有一个能适应当地条件。
4.2花粉收集与保存
楸树开花盛期,花药由黄绿色变成黄褐色时采集花药,室内阴干后收集到密闭容器中,放入0℃~5℃的冰箱内保存。
4.3疏花与套袋
授粉前对同一花序上的单花进行检查,去掉发育不好及柱头已闭的单花,每个花序保留5~7朵单花,去杂后及时套上隔离袋,做好标记。
DB41/T782—2013
2
4.4授粉时间
楸树盛花期,雌蕊柱头呈八字形张开,表面有粘液出现时,上午8时~11时授粉。
4.5授粉方法
取下隔离袋,双亲花期相遇的亲本杂交时,直接摘取父本的花朵,取出雄蕊将花粉抹在雌蕊柱头上。提前收集的花粉,用细毛笔蘸取花粉抹到雌蕊柱头上。授粉后,进行套袋,标记组合类别、杂交时间、杂交花朵数及天气情况,7天后去掉隔离袋。
4.6采种与保存
8月下旬,当果实由黄绿色变为黄褐色或灰褐色时,摘下蒴果,分组合阴干脱粒,装入布袋。种子贮藏符合GB/T10016的规定,
5子代测定
5.1种子催芽
2月下旬,将各杂交组合种子分别用0.5%高锰酸钾溶液浸种30分钟,用清水冲洗干净,再用40oC温水浸种24小时,捞出后放入培养皿中,置恒温箱内催芽。相对湿度保持60%~75%之间,温度控制在20℃~30℃。
5.2播种
播种在温室大棚内进行,3月上旬将催芽后的种子按杂交组合置入营养钵(规格为6cm×6cm,基质为泥炭土:蛭石7:3)内,每穴播种1粒,播种深度为0.5cm~1.0cm,播种时登记编号,严防混杂。
5.3播后管理
5.3.1水分管理
播种后10天左右幼苗出土,期间强化水分管理,见干洒水,保持营养钵表面湿润。
5.3.2追肥
幼苗期每隔15天,用0.2%尿素和0.2%磷酸二氢钾混合液进行叶面喷肥。
5.3.3病虫害防治
楸树幼苗生长期易发生立枯病、白粉病,也容易被地老虎、蝼蛄为害,应及时喷药防治。立枯病可用40%多菌清胶悬剂500倍液喷雾,白粉病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喷雾,每隔7天~10天1次,
DB41/T782—2013
3
连喷2次~3次。地老虎、蝼蛄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浇灌防治。
5.3.4放风炼苗
当幼苗长出2~3轮真叶后,逐渐减少洒水次数,及时通风炼苗,提高苗木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
5.4苗木移栽
5.4.1苗圃地选择
苗圃地选在土壤深厚肥沃、地势平坦、排灌方便、背风向阳的地方,ph值7.0左右。
5.4.2整地
整地前施足底肥,施入优质农家肥2500kg/亩,做到深耕细耙,地平土碎,筑成1.5m~1.8m宽的低床。
5.4.3田间设计
采用随机完全区组设计,3次~4次重复,每个组合20株~30株小区,密度40cm×50cm,四周设置保护畦或两行保护带,对照采用当地天然种子播种的苗木。
5.4.4移栽和管理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