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十五届推普周活动方案.docx

发布:2025-03-11约小于1千字共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十五届推普周活动方案

一、活动背景

推广普通话是我国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以及社会生活必须实现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了加强全民普通话意识,提高我国语言文化水平,自2005年起,每年的第三个周一至周日,国家教育部、国家语委、中宣部、中央电视台等单位联合组织“全国普通话推广周”活动,旨在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弘扬国语、普及国学,提高语言文化素质,推动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建设。

二、活动目的

本次活动的目的是进一步推广普通话,切实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式礼仪”“国学传承”等文化信仰,促进中华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普及和发扬,并通过形新的推广方式,实现全社会对普通话的广泛认识和应用。

三、活动时间

2020年11月16日至22日,持续7天。

四、活动内容与形式

1.主题演讲

邀请一批资深语言学家、文化名家、普通话专家进行主题演讲,介绍传统文化中普通话的重要性与发展趋势,探讨提高全民普通话水平的方法与途径。

2.语言文化沙龙

通过资讯网站、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进行线上互动,发起普通话主题分享活动,邀请普通话爱好者们分享关于普通话学习、使用及文化意义方面的经验与心得,引领全民普通话学习、应用及传承。

3.普及班

利用互联网形式,展开普及普通话词汇、语法及发音等基础教育,通过电视、广播等多种媒体,让更多的人掌握基本的普通话知识,并能准确使用。

4.外语角

在各大高校、社区中,设立外语角,邀请志愿者开展“普特语”活动,通过帮助外国友人练习普通话,更好地推广国语和传播中华文化。

5.普通话知识问答

在普通话电视、广播及网络节目中,将普通话知识问答嵌入,激发广大市民对普通话的兴趣,增强学习积极性,提高语言文化素质。

五、活动意义

推普周活动不仅是全民普及普通话的重要载体,而且是国家语言文化教育工作的有效抓手。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和形式,引导群众能够科学有效地学习普通话,同时提高大众对普通话的认知度,在实现语言文化的多元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次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增强普通话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推动普通话文化在全社会的广泛传承和舆论推广,助力我国“语言强国”的建设。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