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初三化学试题含答案.doc

发布:2017-02-12约9.02千字共1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北京市西城区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九年级化学 2017.1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共10页,共两部分,39道小题,满分8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和准考证号。 3.答案一律填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O 16 Mg 24 Al 27 S 32 K 39 Mn 55Cu 64 Zn 65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0分) (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粮食酿酒   B.冰雪融化  C.酒精挥发   D.矿石粉碎 2.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A.糖水 B.大理石 C.加碘食盐 D.五氧化二磷 3.青少年正处于成长期,需要摄入足量钙,这里的“钙”是指 A.元素 B.原子 C.分子D.单质 4.碳元素与氧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A.电子数不同 B.质子数不同 C.中子数不同 D.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5.铝能制成铝箔是因为铝具有良好的 A.延展性 B.导电性 C.导热性 D.抗腐蚀性 6.下列安全标志中,表示“禁止烟火”的是 A B C D 7.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干冰易升华 B.酒精能燃烧 C.二氧化碳比空气密度大 D.二氧化硫有刺激性气味 8.下列符号中,表示2个氢原子的是 A.H2 B.2H2 C.2H D.2H+ 9.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熄灭酒精灯 B.倾倒液体 C.称量固体 D.检查气密性 10.6000 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 L的钢瓶中,由此说明 A.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分子体积很小 C.分子由原子构成  D.分子间有间隔 11.某同学制作的试剂标签如下,其中化学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A B C D 12.下列事故的处理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正在使用的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B.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立即用湿布盖灭 C.炒菜时油锅中的油着火,立即放入较多的蔬菜 D.厨房中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13.碳-14常用于测量古生物的生活年代。碳-14原子的核电荷数为6,中子数为8。下列关于碳-14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最外层电子数为6 B.质子数为8 C.核外电子数为8 D.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为14 14.现代社会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下列图示中,不是利用环保新能源发电的是 A.太阳能发电 B.风力发电 C.潮汐发电 D.火力发电 15.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红磷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大量白雾 B.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C.镁条在盐酸中剧烈反应,生成无色气体,放出热量 D.电解水实验中,连接电源负极的管内产生的气体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16.元素周期表中镁元素的部分信息如右图所示,对图中信息理解不正确的是 A.属于金属元素 B.质子数为12 C.右上角元素符号为Mg D.核外电子数为24.31 17.石墨烯是从石墨中分离出来的单原子层石墨,它具有超强导电、导热的性能。下列关于石墨烯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属于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B.可做散热材料 C.可做新型电池的电极 D.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 18.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分析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黄铜比纯铜硬度大 B.蜡烛中含有 氢、氧元素 C.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高 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19.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CO2中少量的CO 点燃 B 除去CuSO4溶液中的少量FeSO4 加入足量的铜粉 C 鉴别碳酸钙粉末和氯化钙粉末 加入稀盐酸 D 鉴别硬水和软水 加入活性炭 20.下列4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变化关系的是 A.镁和铝分别放入等质量、等浓度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