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02 体现、说明类选择题(解题技巧)-2025年中考历史答题技巧与模板构建(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
PAGE1/NUMPAGES12
题型02体现、说明类选择题
题型解读|模板构建|真题试炼
识
识·题型解读命题特点+技巧解读+真题示例
明·模板构建答题模板/技巧点拨+典型解读
模板01体现类历史选择题
模板02说明类历史选择题
用·真题演练真题示例+思路点拨/模板运用+规范答题+变式演练
练·模板运用最新模拟、预测考向
题型特点
1.考查方向
试题通过题干材料和选项,考察历史事件、现象或趋势的本质
考查考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
考察“透过现象看本质”、揭示历史规律和本质的能力
2.题干与选项的逻辑关系
因果关系:即题干所描述的历史现象或原因,选项所阐述的内容是结果;或者题干是结果,选项是原因。
现象与本质关系:题干往往呈现的是历史的表象,而正确选项需要揭示其背后隐藏的本质。比如题干描述了某一时期商业活动频繁、贸易往来增多的现象,选项则指出这体现了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这一本质。
判断关系:题干给出一段历史描述或观点,选项对其进行判断。可能是对史实的正误判断,也可能是对历史观点的合理性判断等。
选项特点
(1)抽象性和概括性:由于这类题目旨在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科素养,因此选项通常涉及较为抽象的历史概念或理论,需要考生具备较强的概括能力。
(2)与题干的关联性:每个选项都应该与题干中的现象有一定的逻辑联系,能够合理解释或说明这一现象背后的含义。
(3)唯一性:在多个选项中,通常只有一个选项能够最准确、最全面地体现或说明题干中的现象,这就要求考生在选择时要有一定的鉴别能力。
常见设问/关键词
“体现……”“说明……”“体现了……”“说明了……”“揭示……”等
真题示例
(2024·北京中考)说明一战原因
(2024·四川资阳中考)近代教育发展特点
(2024江苏中考)中世纪大学有一定自主性
(2024·四川内江中考)国民党“一大”宣言包含新的内容和新的革命特点
(2024·福建中考)美国称霸意图明显
命题预测
一、注重学科能力考查:中考命题今后会加大注重对考生学科能力的考查,“体现、说明类”选择题能有效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以及透过表象分析事物内在本质的能力,还有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情境化命题加强:命题会更倾向于创设新的历史情境,通过文字材料、图片、图表等多种形式呈现历史信息,要求学生在新情境中分析和解决问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审|题|技|巧
审题四步法:辨析题型——审题干(答题方向)——审题肢(排除干扰)——确定答案
第一步:审设问词,辨析题型,明确题型特点
根据设问词辨析试题类型。设问的标志用语有“说明”、“体现”、“揭示”等。
第二步:审题干,定答题方向
审清时间、空间和设问限定词,明确答题范围和方向
第三步:审题肢(四个选项),排除干扰
排除错项和无关项,选项一般是“本质类”表述或原因表述
第四步:根据题干信息判断得出答案
理解设问词含义,根据题干信息“透过现象看本质”,得出答案。
【设问词区别】
体现:指的是历史事件在某个方面或某些方面上表现出来的特点、特征或本质。
说明:说明是指将历史事件解释清楚,使人们明白其中的道理或规律。
揭示:意味着揭露或展示出之前不为人知的事实、真相或道理。
综上所述,“体现”侧重于展示内在特质或本质;“说明”侧重于解释和阐述;而“揭示”则侧重于揭露未知的事实。
模板01体现类历史选择题
【思路引领】
体现类历史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历史结论或寻找支撑题干结论史实的能力。
(1)分析概括题干现象是什么,注意正确答案一定不是现象。
(2)将现象与所学知识对接,如果无法直接对接,则直接思考现象背后间接的、深层次的内容。
(3)结合选项内容分析,找出题干现象与选项中反映、体现出的本质、特点、方针、政策、精神、性质等内容,分析出正确答案。
【题型特点】给出一段文字、图片或表格,要求分析其体现的历史事件的本质或发展规律。
【解题思路】仔细阅读材料,抓住关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体现的趋势或本质
【题型示例】
魏晋时期,朝鲜半岛的高句丽大量引进《论语》《史记》《汉书》等儒家经典和史学名著,当地人不仅能诵读汉文著作,还能使用汉文写作。这体现了
A.儒家学说的包容性 B.鉴真东渡的影响力
C.中华文化的吸引力 D.中华文明的创新性
【答案】C
【解析】题干现象:朝鲜半岛引进中华儒家经典名著和史学名著——“果”
体现本质: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对周边国家有强烈影响力——“因”
唯物史观:“透过现象看本质”
故选C项
模板02说明类历史选择题
【思路引领】
说明类历史选择题是中考历史试题常见的设问类型之一,“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