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近代史纲要.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经验: 1.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 2.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 3.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 4.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决不惧怕战争。 5.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考试题型 一、选择题:(10分或15分) 二、填空题:(10分或15分) 三、名词解释:(20分) 四、简答题:(20分) 五、论述题:(35分) 2、太原会战 日军参战总兵力约合4个半师共14万人,伤亡近3万人;中国军队参战总兵力6个集团军计52个师(旅)共28万余人,伤亡10万人以上 。 一、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 在忻口战役中牺牲的第九军军长郝梦龄 3、徐州会战 日军集中24万人的精锐部队,于1938年1月下旬开始南北对进,夹击徐州。中国军队60万奋勇杀敌,取得台儿庄大捷,大大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意志。 一、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 李宗仁在台儿庄车站 4、武汉会战 1938年6月,40万日军、120艘舰艇,300架飞机进攻武汉,中国参战部队达130个师,约100万人,与日军展开了大规模会战,日军死伤20万,中国军队死伤40万。 在武汉会战中,中国海军中山舰被日机击沉 一、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 5、正面战场的地位与作用 抗战初期,国民党军队担任正面作战,以正规战为主,是抗战的主战场,是抗日的主要力量。 (1)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梦想,大量消耗了敌人的有生力量,促成了相持阶段的到来。 (2)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贡献。 (3)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二、从片面抗战到消极抗战 1、1938年3月底至4月初,国民党召开临时全国代表大会,确立了抗战建国并行的方针。 2、1939年1月国民党在重庆召开了五届五中全会,重申“抗战到底”,确定了“防共、限共、溶共、反共”的方针,并设立了专门的“防共委员会”。 3、1941年1月4日 ,国民党顽固派发动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的中流砥柱 一、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 二、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 三、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四、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及其地位 五、国民党统治区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 一、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 1、1937年8月,在洛川会议上制定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全面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基本主张,集中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的路线。 2、持久战方针的提出 1938年5月,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和《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提出了持久战方针。 一、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 1、游击战的作战方针 基本的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 二、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 朱德和彭德怀 平型关大捷 二、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 到 敌 人 后 方 去 1940年2月至8月 百团大战,参加人数约20万,合105个团,经历108天,大小战斗1800多次,歼敌约3万人。 二、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 三、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中共中央于1939年1月发表《关于汪精卫出走后时局的指示》,号召全国人民团结一致打到汪精卫,反对投降,抗战到底。 毛泽东提出“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为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 “有理、有利、有节”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的对顽固派斗争原则。 三、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四、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及其地位 1、抗日政权建设 建立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抗日民主政权,实行充分民主的选举制度。 边区按照三三制原则进行改选 2、经济建设:各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主要发展农业、商业。 四、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及其地位 3、文化建设: 中国共产党制定了正确的知识分子政策,吸引了大批进步知识分子,延安更是中国知识分子实现理想的热土。 发展国民教育。 创办学校和短期培训班 四、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及其地位 民主党派、人民团体要求实施宪政,掀起了反对国民党一党专政的民主宪政活动。 民主人士在街头进行游行 五、国民党统治区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 五、国民党统治区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 文化界宣传团结抗日 大学西迁 从长沙迁往云、贵 第五节 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一、抗日战争的胜利 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三、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和基本经验 一、抗日战争的胜利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