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主城区社区生活圈资源可获性评价研究.pdf
摘要
摘要
城乡社区作为居民生活及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是我国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
组成部分,是居民日常生活和行为活动的基本载体,社区空间质量的高低是居民生
活满足感、幸福感的重要来源之一,是居民对于城市空间宜居性评价的直接影响因
素,社区生活圈资源可获性是评价社区空间资源与服务功能是否合理以及社区生
活空间质量的重要参考,也是新城市主义社区空间利用和资源配置研究的重要部
分。兰州市作为西北地区极为重要的城市,在城市化的快速推进过程中面临着城市
社区间资源分布不均衡、生活质量不高的问题。因此,通过精细化的空间分析对兰
州市社区生活圈资源的空间分布和资源可获性进行探究,有助于发现当前兰州市
资源配置模式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推动兰州市建设宜居性城市。
综上所述,本文引入社区生活圈资源可获性评价方法对城市社区空间质量水
平进行科学性评价,以兰州市主城区为研究区域、以城市空间公正理论、新城市主
义理念和生活空间质量观理念为理论基础,运用网络分析法对城市社区生活圈进
行划定并通过社区资源可获性模型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兰州市各社区生活圈内
资源可获性进行评价,对评价结果进行可视化呈现。本研究将为兰州市城市社区生
活空间质量的改善、未来社区管理以及城市建设提供参考,为资源可获性探测方法
与河谷地带城市社区资源研究提供参考。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兰州市城市社区生活圈资源可获性不高,具体表现为城市社区生活圈资
源可获数量不足、分布不合理。根据指标表数据结果,数量不足具体表现为兰州市
社区在文化、娱乐、交通资源方面可获数量相对不足;资源分布不合理表现为兰州
市不同区域的社区资源可获性水平差异较大,兰州市社区六类资源的可获性不均
衡,各类资源的关联度不高,具体表现为社区商业资源与医疗资源的可获性水平较
高,文化资源和教育资源可获性较低。
(2)兰州市辖区下资源分布具有多中心集聚的特征,表现出区际不均衡差异,
具体表现为东部社区资源可获性水平高于西部。其中以城关区各类资源集聚最为
显著,但空间连续性差,庆阳路、酒泉路、东方红广场附近社区形成集聚中心,城
区边缘各类资源密度偏低,形成典型的中心-边缘形态;相对于城关区,七里河区
建兰路、西站西路、敦煌路路沿线社区、西津东路西园街道文化宫社区的形成集聚
中心,呈现出典型的团状资源分布特征;安宁区则各类资源分布较为均衡;西固区
则各类资源的集聚特征不显著,具体而言,其医疗资源、娱乐资源、商业资源,教
育较为稀缺,其整体的资源可获性水平较低。
I
摘要
(3)兰州市社区资源的可获得性随着步行距离的增加而降低。根据资源可获
得便捷程度与社区生活圈距离的分析可知,在1500m范围内随着距离的增加,社
区资源可获得性减弱,资源获取便捷程度降低,其中以商业资源与医疗资源可获性
便捷程度减弱最为明显,其次依次为教育、娱乐、文化资源。这表明对于不同资源,
随着距离变化,居民对其获取意愿逐渐减弱,因此从便捷性加权的角度而言,不同
步行范围内的资源可获性出现了明显变化,因此在城市的未来建设与社区营造中,
需要考虑不同类型资源的分布圈层范围。
(4)兰州市充分优势-可获的社区主要分布在城市各区的中心地带,城市外围
社区大多表现为缺失-可获。这表明兰州市社区资源的中心集聚特征,一定程度上
降低了周边区域社区的资源可获性水平,其中具有充分及优势可获性的社区集中
分布于区域核心地带;城关区主要呈现团状分布的特点,安宁区则以带状分布为主
要形式,七里河与西固区则以点状集中式分布为主,表明资源可获性呈现充分优势
水平的社区分布主要集中于城关区,其次为安宁区,最后为七里河区与西固区。
关键词:社区生活圈;资源可获性;CARI;兰州市
II
Abstract
Abstract
Asthebasicunitofresidentslifeandsocialgover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