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题通关课件专题5实用类文本阅读重点研析的两种体裁53.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于敏倾慕文天祥的威武不屈。“文化大革命”期间,于敏成了被批判的对象,但他无悔:“如果我说假话,我可以轻松过关,但我经受不了历史和真理的考验。我宁愿现在挨整,绝不说对不起历史的话,不说违背真理的话。” 于敏,在这个世上大多“沉默无闻”,但他从未抛弃“献宏谋”的一片丹心。 (摘自《光明日报》2015年1月10日,有删改) 【相关链接】 与往年科技奖励大会上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致辞不同,于敏没有做获奖答词。因为他始终认为,我国氢弹等核武器事业的成就,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最初他都不同意自己报名评奖,说要把机会留给更年轻的人。(陈海波 叶乐峰《2014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速写》) 于敏毕生信奉“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其“淡泊”“宁静”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 提示:解答本题,可从“淡泊”“宁静”两方面分析。 请你组织答案:(1)从“淡泊”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从“宁静”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不追名逐利,表现在“最初 他都不同意自己报名评奖,说要把机会留给更年轻的人”,不接受别 人送来的“氢弹之父”的称呼。 在子女的记忆中是失声的,儿子对父亲 的唯一记忆就是一个字“忙”;“文化大革命”期间敢于说真话,不 畏权势,绝不说对不起历史和违背真理的话。 提示学生回顾一下,解题过程中哪些问题解决了?哪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突破? * 突破口三 探 究 ——明确观点,分条表述 【典题重温】 【典题】(2015·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将军赋采薇 戴安澜任第73旅旅长后,回顾多年对日作战的经验教训,认定要取得胜利必须依靠部属努力,而部属的旺盛士气来自他们的爱国热情。他特意抄录民族英雄岳飞的《满江红》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印发给各级官兵背诵吟唱,激发大家精忠报国的爱国热忱。 为了抗战大业,戴安澜摒弃党派成见,团结爱国人士。《自由报》记者宗祺仁前来采访,与他彻夜讨论时局,探讨国共合作抗日的未来,两人很快成为莫逆之交。这时有人提醒戴安澜,说宗是共产党,须多加提防。他坦然答道:“现在是国共合作抗战,何防之有?宗是否共产党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他是新闻记者,写过许多真实感人的报道,有卓越的见解。我们正缺少这样的爱国志士。”几天后,他还把自己的军事著作交给宗祺仁修改并题词。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决定派远征军赴缅甸对日作战。当命令到达时,已升任第200师师长的戴安澜高唱《满江红》,并向官兵宣讲诸葛亮远征的事迹,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激励官兵。赴缅途中,他激情满怀,赋《远征》二首以明志。其一云:“万里旌旗耀眼开,王师出境岛夷摧。扬鞭遥指花如许,诸葛前身今又来。”其二云:“策马奔车走八荒,远征功业迈秦皇。澄清宇宙安黎庶,先挽长弓射夕阳。” 入缅不久,日军主力迫近东瓜,军长杜聿明决定集中主力击溃日 军。戴安澜立下誓言:“此次远征,系唐明以来扬国威之盛举,虽战 至一兵一卒,也必死守东瓜。”这时,英军突然撤走,我方援军未 至,形势危急,戴安澜决心以身报国。他宣布:“本师长立遗嘱在 先:如果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参谋长代之……以 此类推,各级皆然。”他给夫人王荷馨写了绝命家书:“余此次奉命 固守东瓜,因上面大计未定,与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在 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报国家养育。为国家战死,事极光荣。所念者,你们母子今后生活,当更痛苦。望你珍重,并爱护诸儿,侍奉老母。老父在皖,可不必呈闻。”面对日军发动步兵、炮兵和空军联合进攻,狂轰滥炸,施放毒气,戴安澜率部同仇敌忾,顽强战斗,抗击四倍于己的日军长达十余日。中印缅战区美军司令兼中国战区统帅部参谋长史迪威表示:“近代立功异域,扬中华声威者,以戴将军为第一人。”日本人战后回忆时也承认:“该部队自始至终战斗意志旺盛……虽是敌军,但令人佩服!自司令官饭田中将以下各将官无不赞叹其勇气。” 东瓜保卫战虽然给予日军沉重打击,但因盟军失利,缅北战局急 转直下,腹背受敌的远征军被迫突围。这时,英国要求远征军申请难 民身份,以便英国军队收容。戴安澜发誓:“我戴某人宁愿与日寇战 死,绝不苟且偷生。”于是率部进入缅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