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学科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培养方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4 / NUMPAGES9
“内科学”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100201)(2015版)
一、培养目标
1、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努力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遵纪守法,品行端正,作风正派,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科学道德。
2、在掌握内科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诊治技能和临床思维的基础上,掌握现代实验方法及技能,具有从事内科学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或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具有严谨的科研作风、良好的合作精神和较强的交流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及撰写论文。
4、具有健康的心理和体魄。
二、研究方向
1、心血管病学
2、内分泌与代谢病学
3、消化系病学
4、呼吸系病学
5、肾脏病学
6、血液病学
三、学习年限与时间安排
1、学习年限: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基本学制为 3年。研究生在校修业年限(含休学、保留学籍、延期毕业)最长不得超过6年。
2、学习时间安排:
第一学年第一学期学习学位课程,第二学期至第三学期学习专业课和专业英语,进行必要环节培养及学位论文研究为两年半。
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
学位课程最低应修满至少25学分。硕士研究生应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本专业的培养方案确定所修课程,并列入个人培养方案。
类型
课程编号
课程名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公共必修课
GB1501
自然辩证法概论
18
1
秋季
GB150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秋季
KB1503
英语(含读写、听力)
96
6
秋季
专业必修课
KB1504
专业课
80
5
春季
KB1505
专业英语
32
2
春季
选修课
KX1506
医学统计学
64
4
秋季
KX1507
医学文献检索与利用
24
1.5
秋季
KX1508
科研思路与方法学
16
1
秋季
KX1509
临床病理学
32
2
秋季
KX1510
临床流行病学
24
1.5
秋季
KX1511
临床药理学
32
2
秋季
KX1512
医学影像学
32
2
秋季
KX1513
医学免疫学
24
1.5
秋季
KX1514
基因工程学
24
1.5
秋季
KX1515
分子生物学概论
24
1.5
秋季
KX1516
医学实验动物学
24
1.5
秋季
KX1517
统计分析软件SPSS应用
16
1
秋季
专业课为内科学,共80学时,5分。包括内科学基础理论、常见病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方案等。尤其是对某个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具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并掌握相关的技术。专业课学习方式以自学为主,导师辅导和讲座为辅。考试形式为闭卷,主要考核内科学的基本理论、应用及相关领域的国内外发展动态和趋势。
专业英语要求硕士研究生熟练掌握本学科常用的专业英语词汇并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英语资料,撰写英文摘要。具备一定的英语口语交流能力,较流利地介绍本专业的基本知识、研究方向和课题进展。至少阅读15-20万字的专业英文文献,并撰写两篇或以上综述。学习方式主要在导师的指导下以自学为主。学习形式包括英文文献阅读、文献综述、英文摘要撰写、英语讲座等。专业英语考试形式为开卷,考核英汉互译、摘要撰写、简单专业英语报告。
五、必要环节
1、文献阅读与综述
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应阅读以下或导师指定的与本专业方向有关的至少15种著作杂志,并完成2篇书面综述报告。
2、学术活动
硕士研究生应积极参加学术活动,努力拓宽学术视野,关注和了解学科前沿的发展。鼓励硕士研究生参与高水平的科研项目,参加本学科专业的国内外学术会议。在读期间,要求硕士研究生参加学术讲座或学术报告10次以上,公开进行综述报告或研究进展报告2次以上,并填写《内科学专业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情况检查记录表》。学术活动情况规定完成 2 学分,计入总学分。主要采用两种方式:
(1)参加学术讲座或学术讨论会:1学分 。
参加学院或医科院组织的学术讲座:0.1 学分/次。
参加省级以上学术会议:0.2 学分/次。
(2)综述报告或研究进展报告:1 学分 。
要求研究生在读期间参加综述或课题报告 2次, 其中至少在学科或医学研究生论坛报告1 次。
在本学科参加综述或研究进展报告:0.3 学分/次。
在省级以上学术会议采用综述或做大会报告:0.6 学分/次。
3、实验室基本技能(临床基本诊疗技术)的培养
硕士研究生在第一学年下半年进入科室后,要进行实验室基本技能(或临床基本诊疗技术)的培养,主要包括实验室规章制度的学习、分子生物学技术等与学位论文有关的实验技术。进入临床科室的硕士研究生要进行内科学基本诊疗技术的培养,主要包括熟练掌握本专业常见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常用诊疗操作技术,常用实验室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等基本技能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