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版中考基础知识精讲—第2讲近代化的起步(历史).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的建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为了达到扫除“社会进化的最大障碍”提出的两大口号。 (3)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儒家思想的不同遭遇说明了什么? 考点9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地位和作用 考点9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地位和作用 【解析】 (1)本题考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根据材料可知,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思想方面,采用了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持法家、道家等各家学说的读书人,均受排斥,从而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2)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民主”和“科学”。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为了达到扫除社会进化的最大障碍提出两大口号“民主”和“科学”。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胡适和鲁迅领导的新文化运动,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向尊孔复古的封建逆流展开猛烈的进攻,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3)本题主要考查对儒家思想的不同遭遇的认识。通过材料一汉武帝时期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到材料二新文化运动向尊孔复古的封建逆流展开猛烈的进攻可知,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儒家思想的不同遭遇说明了儒家思想应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 模块二 中国近代史 近代化的起步 教材整理复习篇 第5讲 2013~2014年考查本讲方式以综合题和选择题形式出现,试题较新较灵活,2015年以选择题形式考查洋务运动。2016年以综合题考查新文化运动。因此在2017年的备考中,我们把选择题的复习放在与周年纪念有关的考点上,如中华民国成立105周年。对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上,仍可能是以综合题的形式出现。 了解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 民用工业,初步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常考点) 考点6 1.时间:19世纪60-90年代(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2.目的:强兵富国,维护清朝统治。 3.洋务派为“自强”“求富”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1)洋务运动中的军事工业(前期) 了解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 民用工业,初步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常考点) 考点6 (2)洋务运动中的民用工业(后期为辅助军事工业而办) 了解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 民用工业,初步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常考点) 考点6 4.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1)地位: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2)作用:洋务运动没有触动封建制度(失败的根本原因),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 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常考点) 考点7 维新变法运动 1.维新变法运动 (1)兴起的背景(原因):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马关条约》使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2)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标志:公车上书(1895年)。 (3)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4)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 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 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常考点) 考点7 2.戊戌变法——“百日维新” (1)时间:1898年(农历戊戌年)6月11日~9月21日,共103天。 (2)开始的标志: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3)结束的标志: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 3.“百日维新”的内容 (1)政治方面: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开放言论。 (2)经济方面: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奖励发明。 (3)文教方面:改革科举制度,废八股;开办新式学堂(如京师大学堂);创办报刊;翻译传播西学。 (4)军事方面:训练新式军队。 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 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常考点) 考点7 4.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1)戊戌变法是在民族危机严重的情况下掀起的,因而它是一场爱国救亡运动。 (2)它体现了发展资本主义和实行民主政治的要求,因而是一场进步的政治改良运动,它开启了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进程。 (3)它传播了资产阶级思想和政治观念,对封建社会的旧思想和旧体制造成了冲击,因而也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了解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知道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