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中国近代化的起步.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长沙市第二十一中学教师统一备课用纸
科目
年级
备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教
学
目
标
1、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民资产生的历史背景。
2、列举列强侵华史实;了解太平天国的主要史实,认识其作用和局限性。
3、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历程。
教
材
分
析
1、晚清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2、列强侵略与太平天国运动
3、中体西用
实
施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实
施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实
施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备课组集体备课(教师与学生活动)
备注
知识梳理
一、经济:
1、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2、洋务运动:
3、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二、政治:
1、列强侵华
(1)鸦片战争
(2)第二次鸦片战争
(3)中法战争
2、农民阶级的反抗:
3、地主阶级的探索:
三、文化:开始向西方学习
1、中体西用
2、早期维新思想
阶段特征:
合作探究一:
材料一?? 全球化时代的国家财富的增长与国家海权而非陆权的扩张是同步上升的。这是因为,海洋是地球的“血脉”,因而也是将国家力量投送到世界各地并将世界财富送返资本母国的最快捷的载体。于是,控制大海就成了控制世界财富的关键。
——摘编自张文木《世界地缘政治中的中国国家安全利益分析》
材料二? 长江深入中国内地,而且很大的轮船从海上可直接沿长江的主要河段上溯而行。长江流域的广大地区也依靠长江与外界便捷地来往。地理上,长江介于中国南北之间,从而对商品的分配和战争的进行都颇具影响。所以,一旦在长江流域建立起了势力,就在中国内地有了优势,并且能自由、稳定地通过长江沟通海洋;而在长江地区的商业优势又会加强其他方面的有力地位。这些合在一起,谁拥有了长江流域这个中华帝国的中心地带,谁就具有了最可观的政治权威。出于这些原因,外部海上国家应积极、有效地对长江流域施加影响,而中国由此得到的益处也会被更广泛地、均衡地扩散到全国。在长江流域丢下一颗种子,它会结出一百倍的果实,在其它地区也有三十倍的收获。 ——摘编自[美[马汉《海权论》(1890年出版)
(1)概括材料一的核心观点,以15-19世纪世界殖民霸权的转移为例论证这一观点(2例)。(6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马汉对“外部海上国家”的建议是什么?其理由是什么?(6分)
如何看待“外部海上国家…施加影响”给中国带来的“益处”?(4分)
结合材料,分析当代中国应如何看待海权问题。(2分)
合作探究二
材料:根据着重点的变化和理念的变迁,自强运动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大致从1861年到1872年,主要成就如下:
1861年 经恭亲王提议,在北京设立总理衙门,在天津和上海设立通商大臣署衙。
1862年 经恭亲王提议,在北京设立同文馆。李鸿章在上海设立三个洋炮局。
1863年 李鸿章在上海开办外语学堂(广方言馆)。
1865年 曾国藩和李鸿章在上海开设江南制造局,附设一个翻译馆。
1866年 左宗棠在福州城外的马尾开设福州船政局,机器从法国购得。附设一个 船政学堂。派遣斌椿率队的试探性使团前赴欧洲。
1867年 李鸿章开设金陵机器制造局。崇厚开设天津机器局。
1872年 经曾国藩和李鸿章提议,派遣三十名少年学童赴美国留学。到1881年,共有120名学童分四批被遣留洋。李鸿章遣官佐赴德国留学。
1872-1881年为第二阶段,主要成就如下:
1872年 在李鸿章的支持下开设『官督商办』的轮船招商局。
1877年 李鸿章在天津开办开平矿务局。1878年 左宗棠在甘肃创办一个织呢局。李鸿章创办上海机器织布局。
1879年 大沽与天津之间开设电报线路。
1880年 李鸿章在天津开办一所水师学堂。李鸿章奏请批准铺设铁路。采纳一项建设新式水师计划并开始购买外国师船。
1881年 开设电报总局。上海至天津的第一条电报线路开通。
——摘自美国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概括洋务运动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主要内容和特征。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两个阶段之间的内在联系。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洋务运动的认识。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