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的性能2洛氏硬度.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章 金属的性能 第一章 金属的性能 郑宗河 第一节 金属的物理、化学性能 第二节 金属的力学性能 第三节 金属的工艺性能 第一节 金属的物理、化学性能 各种规格 的传输电缆 导电性是金属的一种物理特性。铜具有优越的导电性,且化学稳定性良好,因此是传输电缆最常用的制造材料,如图所示。 导电性是金属众多性能之一,掌握金属的性能特点在实际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节 金属的物理、化学性能 一、金属的物理性能 1.密度 密度是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不同金属的密度是不同的。一般将密度小于4.5×103kg/m3的金属称为轻金属,密度大于4.5×103 kg/m3 的金属称为重金属。 常用金属的物理性能 2.熔点 熔点——金属及其合金从固体状态向液体状态转变时的熔化温度。金属都有固定的熔点。 3.导热性 导热性——金属能传导热的性能。一般情况下,金属的导热性比非金属好。 4.导电性 导电性——金属能传导电流的性能。金属是良好导体。金属导电性的好坏取决于它的热导率。 5.热膨胀性 热膨胀性——金属材料的体积随着温度变化而膨胀、收缩的特性。一般情况下,金属加热时体积胀大,冷却时体积缩小。 6.磁性 磁性——金属能导磁的性能。具有磁性的金属都能被磁铁吸引。金属材料根据其在磁场中受到磁化程度的不同,可分为铁磁性材料、顺磁性材料和抗磁性材料三种。 二、金属的化学性能 1.耐腐蚀性 耐腐蚀性——金属材料抵抗化学介质腐蚀破坏作用的能力。腐蚀对金属材料的危害很大。因此,要提高金属材料的耐腐蚀性能。 2.抗氧化性 抗氧化性——金属材料抵抗氧气氧化作用的能力。金属材料在常温条件下的氧化作用并不明显,但当温度升高时,其氧化作用明显加剧。 3.化学稳定性 化学稳定性——金属材料的耐腐蚀性和抗氧化性的总称。金属在高温下的化学稳定性叫做热稳定性。 第二节 金属的力学性能 悬索桥及其结构示意图 悬索桥主要采用金属材料制造,对于如此大型的工程结构,设计人员是依据什么计算和确定结构尺寸,从而保证其承载安全的呢? 本节主要介绍金属材料的强度、塑性等力学性能。 一、强度与塑性 1. 载荷、变形与应力 (1)载荷 静载荷——大小和方向不变或变化缓慢的载荷。 冲击载荷——在短时间内以较高速度作用于工件上的载荷。 交变载荷——大小或方向随时间发生周期性变化的载荷。 载荷 { 静载荷 冲击载荷 交变载荷 (2)变形 变形——金属材料受到载荷作用而产生的几何形状和尺寸的 变化。变形分为弹性变形和塑形变形。 (3)应力 金属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其内部作用着与外力相对抗的力,称为内力。 应力——单位面积上的内力。所有强度指标都是用应力表示的。计算公式: 2.拉伸试验 (1)试样——拉伸试样 拉伸试样 a)拉伸前 b)拉伸后 (2)试验设备——拉伸试验机 (3)试验结果与分析——拉伸曲线 1)Oe——弹性变形阶段。 2)s点附近——屈服阶段。 3)屈服后至b 点——强化阶段。 4)bz——缩颈阶段。 低碳钢的拉伸曲线 3. 强度与强度指标 强度——金属材料在静载荷作用下, 抵抗塑性变形或断裂的能力。 (1)屈服强度 当金属材料呈现屈服现象时,在试验期间发生塑性变形而载荷不增加时的应力称为屈服强度,分为上屈服强度和下屈服强度。 上屈服强度 下屈服强度 (2)规定非比例延伸强度Rp 规定非比例延伸强度——非比例延伸率等于规定的引伸计标距百分率时的应力。 (3)规定总延伸强度Rt 规定总延伸强度——总延伸率等于规定的引伸计标距百分率时的应力。 (4)规定残余延伸强度Rr (5)抗拉强度 规定残余延伸强度——卸除应力后残余延伸率等于规定的引伸计标距百分率时的应力。 抗拉强度——试样在拉断前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 计算公式为: 4. 塑性与塑性指标 (1)断后伸长率 (2)断面收缩率 塑性——金属材料在载荷作用下断裂前所能承受最大塑性变形的能力。 二、硬度 硬度——金属材料抵抗局部塑性变形和破坏的能力。 1. 布氏硬度 (1)试验原理 布氏硬度试验原理图 布氏硬度值是用球面压痕单位表面积上所承受的平均压力来计算。 布氏硬度值仅与压痕直径的大小有关。 (2)布氏硬度的表示方法 布氏硬度用符号HBW 表示,符号之前的数字是硬度值,符号之后为试验条件,依次为:压头直径(mm)/ 试验力(kgf)/ 保持时间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