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泵用干气密封统一说明书.pdf

发布:2018-10-24约4.25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气 密 封 安 装 使 用 说 明 书 1 气密封安装注意事项 1.1 安装干气密封部位的轴(或轴套)按下列要求 1.1.1 安装干气密封部位的轴 (或轴套)的径向跳动公差不大于0.02mm,轴向窜 动量不大于0.3mm。 1.1.2 安装密封轴定位面端面跳动不大于0.005mm. 1.1.3 安装辅助密封圈的轴(或轴套)的端部按图1 所示倒角,以便于安装。 图1 其中:f =1~3mm;D:15º~30º。 1.2 安装干气密封部位的壳体按下列要求 1.2.1 壳体与静密封“0”形橡胶圈接触按图2 所示,以便于安装。 图2 其中:C=1mm~3mm;D: 15°~30°。 1.2.2 壳体与“0”形橡胶圈接触部位表面粗糙度Ra 值不大于3.2µm。 1.3 干气密封安装前需检查主要密封元件有无影响密封性能的损伤,如有损伤应 及时更换或修复。 1.4 安装干气密封前必须将轴 (或轴套)、密封壳体表面及所有进气孔擦拭干净, 防止颗粒杂质进入密封部位。 1.5 检查密封腔尺寸与密封总装图是否一致,轴与腔体的垂直度和同心度是否良 好。 1.6 检查轴的旋向和密封总图所示给方向是否一致,以免干气密封被损坏。 1.7 在轴套密封圈上涂抹润滑脂,以便安装方便。 2. 气密封的安装和拆卸: 2.1 干气密封的安装: 2.1.1 密封为集装式密封,装卸时无需解体,直接将密封用联接螺栓连接在密封 腔上,在叶轮定位完毕后,再将驱动环上紧定螺钉拧紧。 2.1.2 密封安装完毕,取下定位块并妥善保存以备拆卸时使用,盘车无异常即可。 2.2 干气密封的拆卸 2.2.1 装上定位块,松开驱动环上紧定螺钉。 2.2.2 取下联接螺钉,然后可将整套密封取下。 3. 气密封控制系统安装和连接 3.1 系统的安装 系统的安装位置应以不影响设备的日常操作及维修为准(为泵厂配套的控制 系统建议直接 定在机座上)。在控制系统 装定位时能直接 定在机座上的, 直接 定在机座上。不能 定在机座上的,可以用由成都一通公司提供的膨胀螺 栓连接在机座附近 (具体位置以方便维修为参考)。 3.2 系统的连接 3.2.1 系统与密封的连接(参见图3.1/3.2/3.3 ) 3.2.1.1 在密封安装好,系统 定好后。 3.2.1.2 系统带泄漏收集罐,先将系统上有 “接密封腔入口”或“接GBI ”标识的 接口连接到干气密封上标识为 “GBI ”的接口上; 3.2.1.3 将密封上有“CSD”标识的接口用管线连接到泄漏收集罐的“泄漏进”标 识的接口上,再将泄漏收集罐上有“泄漏气体出”标识的接口连接到系统上有“接 密封腔出口”或“接CSV ”标识的接口上。 3.2.1.4 系统没有配置泄漏收集罐,则直接将系统上有“接密封腔出口”或“接 CSV ”标识的接口连接在密封上标识为 “CSV ”的接口上。 备注:密封与系统之间的内部连接接口尺寸均为R 1/4- Ф8 的卡套式接口。 3.2.2 系统与氮气管线、火炬管线的连接 用户负责将氮气管线、放空火炬管线引到控制系统旁(双端面控制系统无火 炬放空管线) 。控制系统上预留了氮气管线、放空管线的连接接头。注:接头方 式根据用户需要预留,成都一通公司标准是预留的R 1/2 的外螺纹接头,也可根 据用户需要预留法兰接口。现场连接时将氮气管线与系统上标识“接氮气源”的 接口相连接;将火炬管线与系统上有“接火炬管线”标识的接口相连接即可。 图3.1 串联式不带罐 (Plan72+76) 图3.2 串联式带罐 (Plan72+75 ) 图3.3 双端面(Plan74 ) 4.系统操作、维护注意事项 4.1 串联式干气密封系统操作注意事项 4.1.1 泵运转时,须首先打开泵入口阀,进行灌泵,然后再打开氮气入口阀门, 对干气密封充压; 4.1.2 泵在停止运行后,须首先关闭氮气入口阀,将密封腔泄压,然后方可将泵 泄压。 4.2 双端面干气密封系统操作注意事项 4.2.1 泵运转时,须首先打开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